王蒙正在接受采访。(全媒体记者摆莲英摄)
目前,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乌鲁木齐市委网信办主办的2024年“你好乌鲁木齐”图文短视频大赛,紧扣“风景”“人情”“融合”“味道”“新兴”“享受”等主题,重点讲述乌鲁木齐的人、事、情、景。目前,本次大赛仍在面向全网征集图文短视频作品,快来展示你眼中乌鲁木齐的美好与奇妙。12月20日晚,新疆首届天山文学奖颁奖典礼——首届天山文学奖之夜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其中,杰出贡献奖授予数十年坚持以新疆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著名作家王蒙。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共和国文学的精神气象,是共和国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本人更是在黄金年华投身于建设新疆、书写新疆的大潮中,为新疆乃至中国文坛树起一座文学丰碑。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王蒙创作了《歌神》《买买提处长轶事》《杂色》等一系列描写新疆伊犁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与《在伊犁》系列小说,更是构成了王蒙新疆小说特别是“伊犁叙事”的“双璧”,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新疆美学”,这对新疆文坛本土文学创作的影响,意义重大。
当天,记者对王蒙进行了专访。
每次回到新疆,都有一种特别兴奋的心情
记者:您在数十年创作生涯中,对新疆的深情随处可见。天山文学奖的颁奖活动,邀请您再次来到新疆,这次活动,对您来说是否有着特别的意义?
王蒙:我从1963年到1979年在新疆工作生活了16年。此后我仍然多次来新疆,近20年,我差不多每年都来新疆。每次回到新疆,我都有一种特别兴奋的心情。
新疆首届天山文学奖是一个很隆重的文学奖项,我能有机会获此殊荣,很高兴。
记者:您笔下的新疆,不只是风土人情的描摩和对新疆这片土地丰富的感情,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引领人心。
王蒙:我写作的内容,从新疆乃至全国,直到世界,范围很广阔。新疆题材在我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我在新疆待的时间比较长,在此期间,我一直和新疆的各族人民,尤其是各族农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新疆人民的风俗习惯、精神状态、善良智慧和性格特征我都很熟悉。所以,能够真正打成一片。
这也是我作品深度的来源。
记者:您认为在国家文化建设当中,文学创作承担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王蒙:我认为文学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在文化生活、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当中都很重要。语言和文字是人的思维所离不开的符号工具,所以文学是一种思维的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品位、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的艺术。
世界各国无不以文学作为自己精神的标志。以新疆为例,新疆的文化艺术中,此前歌舞最受瞩目,而实际上,新疆也是一个文学大区,在新疆,产生了一大批的诗歌爱好者和经典语言传诵者,且形成了很好的文学环境和生产链条,以及重要的作品。
热爱文学的人,总有一种爱心,总有一种理想
记者:您现在90岁,仍然精神矍铄,创作力惊人,请问是什么让您一直保持创作热情?
王蒙: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仍然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对新疆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文化和文学本身的热爱。在我的这种热爱中,我暂时还保持着比较正常的写作状态。
记者:文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重要作用体现在哪里?
王蒙: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写作文,文学帮助我塑造了我的世界观。青年时期,我走上革命道路,受到更多文学大家的熏陶,比如鲁迅、巴金、郭沫若、丁玲等等,文学在塑造人的灵魂,这是不可怀疑的。文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质,热爱文学的人,总有一种爱心,总有一种理想,总有一种对美好人生更加向往的一种趋向。所以我认为,一个读过点文学作品的人,和一个一辈子从来不读文学作品的人,恐怕是有点不一样。
我的心,跟新疆的读者,跟新疆的文学工作者,都紧紧连接在一起
记者:您对扎根在新疆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的青年一代作家有什么样的期望和建议?对以后新疆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王蒙:希望文学创作者们,能够真正跟新疆各族人民打成一片,能够心连心,能够打造在精神生活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品,能够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文互补,创作出真正在历史上能够站得住的文学作品。
天山文学奖获奖作品中,让我感到,新疆以往的诗歌艺术相当发达,而现在,散文、长篇小说也有了长足进步。比如阿拉提·阿斯木这样的作家,我很熟悉,他是一位很有毅力的作者。
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青年人,能把新疆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在笔下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令人深思的社会话题。
记者:能否谈一谈您对天山文学奖的寄语?
王蒙:天山文学奖表达了新疆各方面和社会对于新疆文学艺术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我有幸在新疆生活了这么多年,一直和新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人在不在新疆,或者还写不写其他题材,从来都不会影响我对新疆的怀念、对新疆的热爱、对新疆的关心、对新疆的期待。我的心,跟新疆的读者,跟新疆的文学工作者,都紧紧连接在一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