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这一在农历除夕之夜准时上演的视听盛宴,长久以来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岁月长河之中,串联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春节记忆,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然而,近年来,春晚却在一片赞誉声中,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诸多争议的漩涡。

节目内容与现实的疏离,成为网友们诟病的焦点之一。就拿韩雪参演的短片来说,其中对外卖员生活场景的刻画严重脱离实际。在大众的认知里,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多送几单常常奔波忙碌,而短片中男演员饰演的外卖员每日接单量寥寥,却能坐拥宽敞住所,屋内书籍满架,这般“童话式”的呈现,自然难以触动观众的心弦,引发共鸣更是无从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春晚小品凭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犀利讽刺而备受推崇。赵本山的《不差钱》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巧妙地揭示出当时社会中的阶级差异等问题,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也能对社会现实有所思考。可如今的小品相声却逐渐偏离了这一轨道,更多的是倾向于营造一片“皆大欢喜”的祥和氛围,“齐唱赞歌”的模式化套路泛滥,对社会矛盾往往避而不谈,那些曾经直击人心、令人拍案叫绝的真实情感冲击已难觅踪迹,小品也因此失色不少,仿佛丢失了灵魂一般,变得空洞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员阵容的“套路化”同样饱受争议。一些春晚“常客”频繁亮相,他们的表演虽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久而久之,却给人以江郎才尽之感。岳云鹏、郭麒麟等演员的段子常常缺乏新意,观众甚至能提前猜到包袱所在,这种“吃老本”的现象使得春晚的笑点大打折扣,显得陈旧而缺乏吸引力,难以迎合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与愈发挑剔的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演失误与瑕疵在春晚上也时有发生。就像在 2024 年的春晚舞台上,岳云鹏被眼尖的观众发现手持小抄上台,且出现嘴瓢状况,尼格买提在魔术表演环节也出现失误,这些小插曲无疑破坏了表演的完美性,引发观众的不满与争议。除此之外,部分女明星的妆容问题也被推上风口浪尖,过于苍白不自然的妆容,在高清镜头下显得格外突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再者,广告植入的泛滥也成为春晚难以言说之痛。如今的春晚舞台上,广告如影随形,有时甚至喧宾夺主,让观众产生一种看广告而非看节目之感。这种过度的商业植入,不仅破坏了节目的整体美感与流畅性,也使观众对春晚的纯粹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使其原本神圣的文化地位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受到冲击。

尽管春晚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吐槽与争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蕴含的巨大价值与深远意义。它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凝聚民族情感、促进家庭团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时代的浪潮中,春晚犹如一艘巨轮,虽会遭遇风浪,但也在不断调整航向。相信只要春晚能够积极倾听观众的声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必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重拾昔日辉煌,再度成为全体国人心中那道无可替代的文化盛宴与心灵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