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育,这本应是点亮未来的灯塔,却不幸陷入了“内卷”的泥沼,好似一个无情的黑洞,将孩子们的纯真笑容、家庭的幸福安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美好憧憬,一点点地吞噬殆尽。
我们不禁追问:教育的本真初心究竟迷失在了何方?那些曾经对知识充满渴望、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之光的孩子,为何如今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弯了脊梁?那些满怀着教育热望的家庭,又为何在这场无休无止、看不到尽头的竞争中,陷入了深深的疲惫与迷茫?
曾几何时,孩子们背着崭新的书包,怀着对知识殿堂的无限憧憬,蹦蹦跳跳地开启求学之旅,眼中闪烁的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那时的他们,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生机与活力,本应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然而,随着年级的攀升,孩子们渐渐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12年后的高考结束后的校园,那本应是充满喜悦与轻松的时刻,却常常上演着“撕书”的疯狂一幕:漫天飞舞的碎纸屑,如同一场“白色的风暴”,席卷着整个校园。这哪里是庆祝毕业的狂欢,分明是学生们对12年“苦难岁月”的宣泄和长久压抑的青春的呐喊。
据不完全统计,在某些高考大省,每年参加高考的数十万上百万计,而名校录取率却微乎其微,每年数十万考生争过独木桥,录取率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将青春岁月奉献给一次次考试和一本本习题,只为那一丝进入理想高校的希望。
家长们又何尝不是这场内卷之战的受害者呢?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他们不惜倾其所有,为孩子的教育买单。有数据显示,在一些大城市,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课外辅导费用平均竟高达数十万元之巨。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家长们不惜重金购置学区房,哪怕因此背负上沉重如山的经济压力,全家老小不得不节衣缩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从各种昂贵的早教班、课外辅导班,到琳琅满目的学习资料和电子产品,家长们的付出可谓不遗余力。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孩子们不是在辅导班上课,就是在前往辅导班的路上,课余时间被压榨得所剩无几。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亲子关系也在这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变得愈发紧张。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这种无节制的投入和盲目的跟风,却让教育变成了一种沉重的消费,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吞噬着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童年。
在网络上,学生们那句无奈的“你们去素质教育吧,我只想考清华”,道出了多少孩子在内卷困境下的迷茫、挣扎与无奈。他们在这种执念下,只能拼命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在这拼命追逐分数的过程中,不得不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抛诸脑后,弃之不顾。
而家长们对“孩子,希望你遇到一位手握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这一观念的追捧,更是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的应试思维在人们心中那根深蒂固的地位。却全然不顾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的伤害,以及这与教育的本质偏离了多远。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一种无意义的内耗,它让孩子们在重复性的应试学习中耗尽了精力,磨灭了创造力和好奇心。孩子们为了提高那微不足道的几分成绩,一遍又一遍地刷题、背诵,却无暇思考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意义。这种只注重分数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擅长考试的“机器”,而非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这种“剧场效应”之下,就如同在一个拥挤的剧场里,当第一排的人站起来观看演出时,后面的人为了能够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纷纷站起来,最终导致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地站着观看,却并未获得更好的观剧体验,陷入了一种没有赢家的恶性竞争局面。
从国际上来看:在韩国,学生们为了能够进入顶尖大学,从小便投身于激烈的学业竞争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被形象地称为“学院街”。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韩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竟然高达 90%以上,孩子们每天放学后,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玩耍,常常学习到深夜甚至凌晨时分。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学习压力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惨痛的,韩国青少年的自杀率长期居高不下,每 10 万名青少年中,自杀人数曾一度超过 10 人。
日本也曾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深受教育内卷之苦,过去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考试地狱”时代。然而,幸运的是,日本教育界在经历了深刻的反思之后,积极主动地推行教育改革,大力倡导“宽松教育”理念,高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逐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得教育逐渐回归到育人的本质轨道上来。
再将目光转回国内,教育内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逐渐凸显在社会层面。教育资源被过度地集中和竞争,城乡、区域之间、不同经济层次家庭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加剧,差距不断拉大。大城市的优质学校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政策优势,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优秀杰出的师资队伍,而偏远地区和小城市、农村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单、教育经费短缺不足等诸多困境。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师生比例严重失衡,高达 1:30 甚至更高,而大城市的优质学校师生比例却能够达到较为合理的 1:10 左右。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企业在实际使用人才中发现,大量的毕业生虽然在学校的考试中成绩优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暴露出创新思维不足、团队协作能力欠缺、沟通能力薄弱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据企业的反馈数据显示,超过 60%的新入职毕业生在这些关键能力上表现不尽人意。这无疑对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制约。
教育行政部门肩负着引领变革的使命,但部分地区教育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抵制和短视行为,阻碍了教育改革。
他们害怕推行素质教育会影响当地学校的升学排名,担心贫寒子弟因此失去通过应试改变命运的机会。
实际上,寒门子弟在这场教育内卷的“军备竞赛”之中,无论教育资源、经济基础各方面早已完完全全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一些985高校农村学生录取率已不到2成。蕞为讽刺的是:985大学的贫困助学金每年发愁总是无法完成发放到具有贫困合格的学生手中,而无数个普通院校大学生每年奋力竞争那为数不多的“扶贫助学”资源。
这种短视行为使得教育改革举步维艰,教育内卷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今的教育已偏离了育人的初心,异化为制造“考试工具”的工厂。如果不及时悬崖勒马,任由内卷之风肆虐,我们将毁掉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未来,让社会陷入人才匮乏、创新乏力的困境,国家的发展也将失去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