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爱情最美好的一生,就是彼此能深爱对方永远到老,誓死相爱终伴一生。”
曾经,每一对相爱的男女,都以为对方是自己一生的伴侣,可以陪自己走到人生的终点。
但回到现实后才发现,人生这条路很残酷也很孤独,再相爱的夫妻,也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当爱人飘然远走,生活便会被寂寞填充,内心也会变得空洞无物,时常会感到身心俱疲。
有些人会选择再找意中人,在如今思想开放的现在,这也属于人之常情,并不算什么过错。
但其实,人到晚年,如此选择已经过时了,真正有智慧的老人,都更流行这3种活法。
1、学会忙碌,充实自我
老伴走后,曾经朝夕相伴的身影,不再形影相随,过往的欢声笑语,也不再萦绕耳边。
这所有的一切变化,都需要很久的时间去慢慢适应,去习惯没有对方存在的孤独前行。
许多人不愿接受这一现实,陷入悲痛之中无法释怀,长久地在停伫在原地踌躇不前。
若是终日对花流泪,见月心伤,空闲之时又不停徘徊,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无形伤害。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并非是放任自流,而是让自己主动忙碌起来,积极地面对未来生活。
正如三毛所言:“忙碌起来,可以治愈你的一切矫情和焦虑。”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不仅在圈内人尽皆知,在大众眼中也堪称神仙眷侣的楷模。
但人们多数只知道两人在一起时的故事,却鲜有人了解两人生死离别以后的事迹。
1997年和1998年,杨绛最爱的两个人,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接连离世,三口之家顷刻间崩塌破碎。
但杨绛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用自己的余生,笔耕不辍,继续着自己的写作事业。
除了整理丈夫的遗稿,她还翻译了柏拉图的《裴多篇》,并出版了自传小说《我们仨》。
在忙碌中,自己可以将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不必暗自神伤,而是会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
你要知道,人生路上会有无数人与自己同行,但终究要靠自己走完全程。
2、学会养生,延伸脚步
伴侣的离世,对自己是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整个家庭而言,也是难以言说的灾难。
从此,自己在世上最亲的人,便只剩下了自己的儿女,还需要彼此照顾,过好余下的生活。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注意身体的养护,还未到举步维艰的年岁,便失去了健康的保护。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不仅许多事情力不从心,一些必要的时刻,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在身体垮塌之前,要先学会养生,才能避免晚年陷入过度依赖的陷阱,活得畅快自在一些。
懂得照顾好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既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负责,也是对儿女的宽慰。
我国新闻漫画的泰斗方成老先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年岁渐长仍然老当益壮。
80岁时,他背不驼、腰不弓,健步如飞,游泳动辄千米,骑行几十里路更是不在话下。
90岁时,他还照样能骑自行车,走起路来依旧虎虎生风,一点不逊于年轻人。
到了100岁时,在方老先生的养生之道的帮助下,他身体依旧硬朗,甚至仍在坚持创作。
比林斯有句话说得很对:“不要到失去健康,才开始充分注意健康。”
人到暮年以后,自己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健康,而且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拿回手中。
拥有了健康,晚年才有生活的底气,学会了养生,才能将生命延展,活得精彩纷呈。
3、学会独处,享受孤独
有人说:“婚姻对每个人而言,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束缚。”
确实如此,当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以后,它让双方都多了几分牵挂,也让彼此有了羁绊。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过争吵也有过感动,彼此都已习惯了对方的存在,难分你我。
也正是在这样的磨合中,双方不得不做出妥协与让步,牺牲一些自我,以成全整个家庭。
但随着伴侣的离去,种种美好的回忆虽然跟着远去,但自己也变得更加的自由和随意。
曾经的吵闹会消散,变成了如今的宁静,曾经的纷扰会结束,变成了现在的孤寂。
双人同行,固然有心旷神怡、四目相顾的欢乐,独处孤行,也有专属于自己的怡然自得。
有些变化,自己不得不去适应,有些转化,也是自己人生重开的起点。
还记得那个靠着拾荒,资助贫困孩子上学的退休教师王坤森么?
十年前,他便靠着回收废旧物品挣钱助学,让7个孩子成功考上了大学,可谓功德无量。
可是今年的5月29日,他的老伴王秀云奶奶因脑梗离世,他却没有多余的时间伤心。
第二天,他便重操旧业,继续着自己的拾荒生活,孤独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一个人的生活虽然孤独,却也可以享受宁静,当你真正适应了生活,一切都将如故。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解药,静下心来,你会发现,人生还有许多美好,值得自己欣赏。
很喜欢《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
“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在于自己如何选择道路。
你可以在悲痛中哀嚎,也可以收拾好心情,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整装待发。
无论自己再如何挣扎,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人生下半场,善待自己,热爱生活,把柴米油盐过成诗酒花茶,心平气和,自在随缘。
余生,愿你我都学会忙碌、留住健康、享受孤独,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