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谁助力最大?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答案。
在中国最艰难的岁月里,是这三个国家伸出了援手,给予了最宝贵的帮助。
他们或是提供资金技术,或是传授军事技术,或是加大投资力度,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
没有他们的慷慨相助,我国现代化进程可能要晚几十年。
那么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谁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日本投资 中国经济强心剂
说起对中国崛起功不可没的国家,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日本的名字会出现在这个名单上。
毕竟,纵观历史,中日两国之间曾经有过太多恩怨情仇。
但事实上,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华投资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外资中,有近七成都来自日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1979年到2000年,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提供了近3000亿人民币的援助资金。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可能并不算惊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日本的援助资金,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都机场的扩建、北京地铁的开通、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
日本ODA援华部分项目
信息来源于澎湃新闻2022年1月23日发布
这些如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大型项目,在当年都曾得到日本的慷慨相助。
一架架日本制造的挖掘机、推土机,一头头日本引进的奶牛、种猪,都见证了那个年代中日两国的合作岁月。
除了政府援助,日本企业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丰田、松下、索尼等一大批日本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设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日企在中国设厂
中国企业在合资合作中得到了快速成长,一些民族品牌也应运而生。
马化腾的腾讯、马云的阿里巴巴,当年都曾获得过日本投资人的青睐和支持。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对华援助的重点也开始转移。
环境保护、节能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成为新的合作热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在培育高科技人才的赛道上,中日两国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了一曲友谊的华章。
当然,日本的投资并非完全无私。庞大的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才是吸引日本资本的根本原因。
但不可否认,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和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良性的互动,这段宝贵的友谊,值得我们铭记和珍惜。
作为回馈,中国政府曾经做出过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
这一决定虽然饱受争议,但无疑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扫清了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联援助 中国工业之光
在中国崛起的历程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国家给予了宝贵的帮助。
其中之一就是俄罗斯,也就是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百废待兴,经济凋敝,是苏联率先伸出了友谊之手,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0年,两国签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苏联不仅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也是最早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援助的国家之一。
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实现工业化,苏联派出了大批专家学者来华传授技术,无私奉献。
他们和中国的工人、工程师并肩作战,帮助中国建立起了钢铁、机械、能源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业门类。
苏联专家援华
信息来源于《中华读书报》2018年2月16日第16版发布
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工业原料,让中国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完成工业体系的搭建。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援助犹如雪中送炭,让中国工业发展如虎添翼。
在军事领域,苏联更是给予中国巨大支持。
从60个步兵师的全套装备,到先进的炮兵和防空武器,再到朝鲜战争期间源源不断的轻武器弹药援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联的慷慨相助为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一架架喷着熊熊烈火的米格战机,那一辆辆坚不可摧的T-54坦克,都见证了那个年代中苏两国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诚然,苏联对华援助也并非完全无私。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苏联希望中国能成为自己忠实的追随者和坚强的盟友。
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也不盲从于任何国家的意志。
红旗落地 苏联解体
即便后来两国关系出现波折,中国仍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的大幕才最终落下。
但即便如此,苏联给予中国的宝贵帮助已经融入了历史的长河,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
苏联正如一座灯塔,在中国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曾经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中苏友谊宣传图
乌克兰助力 中国军工崛起
除了前苏联,另一个对中国崛起功不可没的欧洲国家,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尤其在军事工业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
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乌克兰从中分得了不少军工企业和技术人才。
乌克兰独立后,很快就瞄准了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乌克兰独立
1992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交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
乌克兰手里握有大量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尖端武器装备,从航母到战斗机,从坦克到导弹,应有尽有。而这些,正是当时的中国梦寐以求的。
双方一拍即合,开启了一系列军购大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航母
信息来源于环球网2015年2月23日发布
1998年,乌克兰将这艘当时建造了将近70%的航母,以200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了中国。
经过多年的改造,这艘航母最终成为了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成为中国走向深蓝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武器装备,乌克兰还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军事技术。舰艇动力系统、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导弹技术......
一系列军工领域的核心技术,都通过合作研发或者技术转让的方式,从乌克兰流向了中国。
资料图:乌克兰航母专家巴比奇·瓦列里(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这些技术犹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在中国军工产业的沃土上,最终开花结果,助推中国国防实力突飞猛进。
在上世纪末,乌克兰的军工实力可以说是傲视全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乌克兰不仅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
当时,不少乌克兰军工企业面临转型困境,中国适时伸出了合作之手。
来华乌克兰专家
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2017年9月10日发布
一批又一批乌克兰专家来到中国,在这里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军工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智力资源。
时至今日,当年的那些合作项目都已经成为历史。
但乌克兰人民的真诚友谊,乌克兰专家的无私奉献,已经永远铭刻在了中国军工发展的史册上。
正是有了乌克兰的倾力相助,中国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迈过军工发展的阵痛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惊人跨越。
中国国防系统
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了先进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
从歼-20隐形战机到东风-41洲际导弹,从055型驱逐舰到094型核潜艇,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的亮相,无不彰显着中国军工的长足进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乌克兰人民的真诚帮助。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岁月里,是乌克兰向我们伸出了友谊之手。
东风-41洲际导弹
结语
虽然我国和日本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需要发展的年代,日本的确加快了中国的发展。不过如今的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外部势力的入侵,让中国的根本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贸易合作是合作,是基于两国利益之上的,可我们仍要正视历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