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城市春晖》北京研讨会
作家文学评论家发言摘要
2024年5月22日上午,长篇报告文学《城市春晖》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岳文艺出版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承办。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张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孟绍勇,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副主任董润泽,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焦团平,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郭文礼,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主持工作)冯静,北岳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文飞,以及《城市春晖》作者陈新等与会。徐剑、何向阳、程绍武、李晓东、潘凯雄、杨晓升、李青松、黄传会、李朝全、师力斌、张子影、崔庆蕾、饶翔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主持。
在研讨会上,参会领导、专家、文学评论家对《城市春晖》给出了真知灼见的评论,现摘录部分专家的部分评论内容志之,以鞭策自己: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这么多年我一直关注和关心着陈新的创作,无论是他在重大题材方面还是脱贫攻坚题材方面的作品。在我们报告文学作家的队伍里,甚至在报告文学学会的理事队伍里面,其开阔的视野,广泛的题材选择,以及文笔和才气都一直令我欣赏。
《城市春晖》一如既往地发展了、或者说发挥了他创作上的优势,他的文笔生动优美,切入角度别具一格。写成都的作品汗牛充栋,陈新的创作却让我耳目一新,他从外国人的视角,从一个意大利姑娘玛丽亚的眼光,从美国人乔纳森的眼光里面来看这座城市,看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别是看这座园林城市,其思考和切入角度与众不同,很难得。《城市春晖》行文优雅、诗意,有文学品相。陈新的文笔、才气、底蕴和眼光,在我们报告文学作家里面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春晖》是陈新创作的一个高度,希望陈新继续发扬和发挥这种创造性,在以后的作品里面写出更有力度的作品来。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央文史馆馆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张平:《城市春晖》深入描绘了成都这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杰出成果,辉煌的业绩,以及生机勃勃、热情似火的独特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绚烂而又多彩、古老而又年轻、壮丽而又温情、理性而又欢悦的城市画卷。
《城市春晖》作者才气横溢,腾挪自如,势大力沉,气度不凡。以独特的眼光和多维度的视角,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记录了成都从古老到现代,从传统到创新的蜕变过程,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成都的城市建设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活力与风采,作品不仅仅是对成都城市建设的赞美,更是对成都人民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精神的讴歌。
《城市春晖》主要书写了成都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绿色生态的建设、创新与开放的姿态,以及人文精神的传承。
《城市春晖》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更是我们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感受到成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开放包容精神,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城市春晖》是一部立意非常独特的报告文学,该书提供了一个美丽中国的成都样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书写非常有价值。作品从一个小切口进去,却不局限于成都,而是视野开阔地写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武汉、合肥、太原,甚至还写了临夏,一直围绕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书写,最后又拉回到成都,这非常有意思,体现了陈新张弛有度的写作能力,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城市春晖》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陈新善于抓重大题材、重大主题,表现在这部书上,也是如此。因为“公园城市”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幸福的未来追求。“公园城市”理论是在成都首次提出来的,该书也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别样的,或者别致的成都传。
二、从公园的角度来写成都,视角独特,写法新颖,小视角大内涵。因为城市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外部景观,不仅仅是一处城市风景,还蕴含了历史的信息、文化的信息、人文的信息、建筑的信息、自然的信息,甚至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信息,还蕴含了动物信息、植物信息……其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书中内容不仅写了公园城市概念和理念的落实,也展示了公园城市的魅力和特色,还展望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从文化的角度写成都,可读性强。成都是一座文脉悠长的城市,也是从古至今文人诗人扎堆、扎根的城市,城市美,文化兴,书中体现了这种哲学思想。城市美,自然是环境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都美。文化兴则是“衣食足而知礼仪”。“礼仪”便是文化最集中的表现。所以《城市春晖》不仅写的城市公园这种面上的东西,更深的是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哲学内涵,而这些内涵又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为人民幸福生活的体现。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城市春晖》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一是成都叙事的重要收获。陈新写成都文化,以扬雄、杜甫、李白、苏轼为典型,把成都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一遍,这是当代成都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成果。二是生态文学非常重要的收获。报告文学题材众多,而将生态文学创作和报告文学结合起来的作品却不多,因而这也是生态文学书写方面非常重要的成果。
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潘凯雄:作品的主要内容围绕“公园城市”理念展开,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学术型的话题与报告文学进行融合书写,是一部很有特点也很有难度的非虚构作品。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陈新很有才,他的文字很优美,甚至华丽,视野也很开阔。
《城市春晖》是一部小切口大视野的作品。该书以几位外国人与成都结缘的经历开篇叙事,继而笔触伸向海归及公园城市建设者、城市规划专家,以他们的视角讲述成都自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作品借用小说的结构与笔法,将每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化整为零,贯穿全书,不仅避免了作品结构和叙事上的单调,还让内容和行文错落有致,摇曳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城市春晖》扎实厚重。报告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采访和调查,从作品呈现出来的内容看,陈新对这部书的创作,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因为无论是在现实、历史、地理、人物和文化方面,还是在城市的规划、格局、理念阐述、践行推进与展望,采访、资料的收集方面,都比较全面、细致、深入。作品视野宏阔,信息量大,生动可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陈新是一个近年来比较活跃的作家,他似乎什么题材都能驾驭,他写散文、小说,也写剧本。在报告文学书写方面,他是一个实力派,重大题材方面,“可上九天揽月”之“嫦娥”探月工程,“可下五洋捉鳖”之“蛟龙”探海工程方面,都写到了。
《城市春晖》的书写意义重大,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步入了一个以生态文明为重要标志的时代。生态文明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绿”和“美”,“绿”是指生产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美”是指强国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所以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城市春晖》书写了这方面的一个进程。
《城市春晖》还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通过公园城市来告诉世界,特别是成都乃至中国在为世界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到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这一系列的变革都在向前推进,特别是城市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过去城市是“产”、“城”、“人”,产业放在前面,人放在后面。现在是一个根本的变革,“人”、“城”、“产”,所以陈新作品中一再讲到的以人为中心,要宜居宜业,要把自然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考虑进来。公园城市其实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学术概念、技术概念。也不是一个规划上的专有术语。它更是一个生态概念,一个文学概念。我要问大家公园城市边界在哪里?其实它没有边界,它类似于一个自然的符号,是一个我们追求的目标。《城市春晖》向我们描述了未来的城市应该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发展?未来的城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成都是典范,是样本,便回答了这个问题。
《城市春晖》用文学的语言勾画了未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类应该怎样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幸福的图景和轮廓。
《城市春晖》虽然貌似写的是冷冰冰的城市,但是我却从书中看到了情感。报告文学也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是靠思想来感人的,思想是哲学的事,文学作品要靠情感来感人,所以叫以情感人。作者写不出情感的话,那么这个作品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城市春晖》写出了情感,写出了外国人对公园城市的情感,写出了海归、创客、独角兽企业精英对公园城市的情感,以及对中国的情感。
在《城市春晖》里,我看到了陈新的一些有意思的写法。第一个是他运用了小说的写法,紧紧围绕人与城市关系的主线推进叙事,以时空交错手法,将国内国外的场景、历史、现实和未来开阖从容、收放有度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海军创作室作家黄传会:陈新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报告文学作家,我们通过看这本书还是看到他很多的亮度,比如他巧妙的写了四个外国人,这就是一个有经验的报告文学作家用文学来表现,从这四个人的故事一直贯穿到底,最后给你阐述,成都这座城市怎么来建设公园城市的,这个东西慢慢慢慢进入了,而且你也何为公园城市,以人民为中心,是传统的什么什么,慢慢来解答这个问题,尽管有些解答还是概念化,读者不一定都能接受,但是你是按照这条路来走的,所以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城市春晖》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报告文学。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公园城市的文学阐释,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该书对公园城市做了一种文学的阐释,很多的内容是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就像这个书所说:“它是为世界的城市治理、城市建设提供一种中国的解决方案”,我认为确实体现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的意义。
二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公园城市建设。该书的叙事视角和人物的选取很独特。我们现在写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面的报告文学很多,但是写城市治理、城市建设的报告文学非常稀缺,在这一点上陈新作出了贡献。该作品写了很多蓉漂,也就是新成都人眼里的花园城市或者说公园城市的感受,幸福感、获得感。尤其是外国人蓉漂,他们对中国本来就好奇、陌生、他们对中国充满神秘甚至饶人趣味的打量的视角很吸引人,陈新把玛丽亚、乔纳森的故事讲透、写透,很真切,也很动人,这是该书很精彩的内容。
三是整本书充满了对成都的热爱。成都是一座来了就让人不想离去的城市,陈新对于他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可谓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因而倾情地为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写了一部大书。《城市春晖》既写有成都的美景,也有美食、美酒、美德。比如玛丽亚不小心摔倒之时老太太把她扶起来,便让她感受到中国的美德,心灵的阳光。陈新如数家珍所写成都的公园,以及生态文化、诗歌文化,悠久历史,都很到位……能够为自己热爱的城市写一本书,就像给自己的情人献上一束花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写作状态。
四是《城市春晖》写出了我们美好生活的一个图景。公园城市如果是一项国家政策、国家战略的话,那么它归根结底还是以人民为中心,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建设生态城市也罢,绿色城市也罢,其目的是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这可能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一个图景,我觉得陈新确实把这个图景很好地描绘了出来。
《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城市春晖》从文本来讲,是一种有难度的书写,但是陈新的创作给我了很多眼前一亮的东西。拿到书一看这部作品,我真替他捏着一把汗,因为确实比较难。一方面他要把一个蛋糕甜品写得不像软读物、流行读物那样轻飘、不那么流行、时尚;另一方面他要把公园城市城市或者城市公园的主体纳入文学范畴,这是非常大的难题。我从作品里看到他处理的题材、素材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关于成都,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尤其是历史、人文、旅游各个方面、饮食都谈到了。虽然主题是写成都的建设,但是叙述却为中国当下和未来的城市图景,以及操作流程,是世界视角,全球眼光。作品为我们诠释了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和美丽蓝图,这么大的课题在一本书能呈现太为难了,我想了想也只有他。
我这么多年编陈新的作品,从中体会到他有几个优点,写揽月、探海、大飞机等工程,不是在“海里”就是在“天上”,这次算是落了地。陈新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是特别勤奋,他似乎从不偷懒,他在资料上几乎是穷尽的,写哪一部作品都要把几乎所有资料都收集起来然后研读、分析、消化、构思,这是非常好的品质。
陈新作品的文学性比较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如何体现,陈新有自己的优长,他在《北京文学》发表的作品诸位可能不是太清楚,因为他有好几篇散文,也有小说,当然报告文学是主体,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他身为一个作家从多方面的尝试、探索,多文体写作,这应该对他的文笔、构思,尤其是文学性的锻炼非常有好处,所以这也是他作为这个选题不二人选的一个素质。我对陈新的了解是这样,就是勤奋加上文学方面的训练,确实使他在处理这个题材上有很多优点,而且能看到他在进行一种或者是创造性的写法的尝试也好,这种努力我觉得是非常鲜明的。
我在读《城市春晖》之时就一直在揣度,作者如何将工作报告、旅游指南、城市规划、地理览胜、人文历史、诗词和爱情故事完全不同的材料有机地纳入到一部作品里。结果是我觉得一直在博弈的陈新在这方面融合得不错。
总体上来说,《城市春晖》雍容华丽、锦绣文章,却不脱俗,想达到的都达到了,所以他把跨国的爱情故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的城市规划、历史上的人文盛景各个方面的材料都打包到一起。作品开合自如,叙事新颖,有一些地方用解说词的写法显得很灵活;有的地方又巧妙勾沉相应材料,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比如关于成都天际线的书写,就令我震撼——之前我以为成都可能就是一座美丽的城而已,但是读了这一章之后,才明白成都原来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城市。因为陈新把几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纳入到成都的视野里面,这种视角非常好,以小的点把更大的视野、更恢弘的思考、更关键的元素和特质写了进来。
总体上来说,《城市春晖》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无论在整体的面貌、内容、内涵、故事、结构、叙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气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张子影:《城市春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作者陈新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书写了宏大的主题和前卫的概念;二、由点到面,风景、生态、科技、实业、历史人文、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用这些点带动一些面,在多重维度和多层面的方法上,体现出了机智。三、从当下去映照历史,城市的公园也好,公园的城市也好,很多概念性的方案、做法,能让人从中看到历史的悠久、苍凉、悲壮,并映照时下的阳光、明媚。成都有一种舒适的自如状,这个体现得比较好;四、以实带虚,如画图留白。无论是城市建设专业也好,还是公园城市概念、内涵也好,总有一些是作者无法抵达的。没有办法抵达,作者便用以实带虚的方法,有效回避了他无力抵达之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崔庆蕾:《城市春晖》书写的是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典型样本,从文学表达上能看出来陈新老师是非常有写作经验的写作者,他运用了多重视角,包括外国人的视角、建设者的视角,从多个维度来书写成都的建设,比如像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度,是非常有特点的一部作品。
《城市春晖》是一部有生长性的作品。以往我们看报告文学作品更多是写的完成时态的内容,比如说一些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用文学的方式做一个总结或者做一个注脚。但是《城市春晖》是写的正在进行、正在展开进行时态的事件,具有开创性,包括后面我看到很多的其他城市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在意义上有一个本原性的价值,也就是说它还有一个生长的空间,有一个生长性在里面。
《城市春晖》有方法论的意义,有实践的品格。作品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为中心内容,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成都公园建设的样貌,而且讲述了如何建设的进程,因为里面除了许多人物的故事,还有讲述建设者的故事、建设具体的方案和细节,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很多相关管理部门读一读,读后应该会收获很多启示。所以该作品具有实践的品格,具有介入公园城市建设的能力。
《城市春晖》还有一个在世界视野之中建构中国形象的问题。书中有好几个非常精彩的外国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国家在这几十年之中所发生的变迁,以及在这些外国人心中的印象。该书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层面的意义。
《光明日报》文萃版主编饶翔:这部作品从个体到整体,从区域到全域甚至到世界,整体的构思非常宏大,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中有关于公园城市的理论的提出号召,到整个城市的领会学习,再到贯彻落实的过程,也有很多关于公园城市理论的领会和阐发,既激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接通了传统和现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