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天,又一位95后基金经理宣布离职,我看到评论区一片唏嘘。有人说他年少得志,有人说他过于激进,但最扎心的一条评论是:"你敢想象吗,等我们这些90后到40岁时,连和95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股市沉浮的这些年。15年前,我也是个满怀梦想的"小韭菜",幻想着靠捡股票实现财务自由。记得第一次重仓某只股票,三天狂涨30%,那种兴奋感至今难忘。但随后的连续跌停,把我从天堂打入地狱。

直到遇到老股民余叔,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买股票的时候,是在买公司还是在买K线?"

这话像一记重锤,让我开始反思。以前总觉得K线上下翻飞,哪里有时间研究公司基本面?但回看这些年的交易记录,那些靠"技术面"做的交易,赢了也是侥幸,输了却样样都在理。

余叔用自己的交易案例告诉我,真正的投资不是在屏幕前朝夕博弈,而是用认知的力量去发现价值。他手里的茅台,从300元一路拿到了2000元,靠的不是技术分析,而是对企业价值的深刻理解。

现在想来,股市其实是人性的照妖镜。那些想着靠捞一把就翻身的念头,恰恰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浮躁和匮乏。就像现在很多人焦虑40岁危机,拼命想找条"快速致富"的路,但最后往往是陷入更深的焦虑。

其实,无论是职场还是股市,都不存在"捷径"。真正的机会,往往在于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像我现在的投资策略:专注研究少数几个行业,深入了解它们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然后耐心等待好的买入时机。

有趣的是,当我不再追求短期收益,反而在去年的震荡市中获得了不错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这种投资方式给了我一种内心的平静,不再被市场的起起落落所裹挟。

余叔常说:"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但学费不便宜。"现在我终于懂了,所谓的"学费",不仅仅是亏掉的钱,更是那些被浮躁和贪婪浪费的时光。

40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关键不在于你几岁,而在于你如何看待时间和价值。与其焦虑年龄,不如静下心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用认知的力量去创造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毕竟,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的认知。

关注我,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