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论坛(2024)

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2024年12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2024)在北京师范大学盛大开幕。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春节文化保护与传承”为题,聚焦春节保护传承的理论、实践、传播及文化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丨京师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学术研究部承办,中实会祥(北京)春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恺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教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教授,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有关负责同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中国日报》文教部主任李文莎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屈智勇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浪微博以及《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等十余家媒体和学术期刊的嘉宾与会。新浪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百家号同步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教授致欢迎辞。他强调,此次会议的举办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国内较大规模的一次盛会,这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传播的有力践行,更是北师大作为文化教育与研究机构,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自觉担当。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在春节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社会学院与文学院的民俗学者直接参与了春节申遗论证、文本审定等具体工作。期望本次论坛能为春节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践者搭建一个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春节文化传承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教授)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教授为大会发来贺辞。他指出,春节作为新年岁首,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三十年来,他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包括年画、社火等多项春节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工作,并从2010年开始推动春节申遗。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春节既是确立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名片,也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文化方式。春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它由民族节日扩展为人类性的节日,这一伟大的中华文化遗产将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指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党领导的专业性人民团体,长期以来以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为己任,近年来,中国民协积极投身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搜集、整理、研究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春节申遗过程中,以冯骥才先生、刘魁立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协专家学者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春节的申报过程体现了政府组织、专业机构、社会机构、高校的协同合作和广泛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表示,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近年来大力推动实施的《中国节日志》工程为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积淀了丰厚的数据资料,其中春节的部分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作为春节申遗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单位,该中心从2022年8月到2023年3月底,配合上级部门启动春节相关申报材料的研究、论证和编制工作,直接参与了申报文本起草、申报图片遴选等具体工作。今年春节期间,中心也将开展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为推进春节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智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

《中国日报》文教部主任李文莎指出,春节成功申遗不仅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更标志着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也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中国日报》和国内重要媒体一起通过深度报道与广泛传播,向全世界阐释春节对于中国人民、全球华人以及国际社会的文化意义,展现着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她强调,在对外传播春节文化时,要关注文化价值与习俗的共性与差异、平衡好宏大主题与个体实践的关系、创新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关注春节相关的英文表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日报》文教部主任李文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屈智勇教授主持)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共有五位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研究员作了题为“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的发言。他指出,“中国传统新年”,即现在常说的“春节”,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人最有特征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国人维系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标志性文化事象。“过年”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它意味着人的新生、生活环境的重建、社会关系的重构。它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内部和社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还能搭建起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研究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以“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为题,结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这一遗产项目的申报材料,指出春节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突出代表;春节的丰富文化表现形式还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世界文化多样性。他指出,春节作为全民性的社会实践,必须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对于春节社会功能的认识,也必将在我们不断开展的社会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以“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重要意义”为题进行演讲。他指出,社会公众对春节申遗的广泛关注说明了春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春节申遗成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通力协作,离不开广大非遗工作者、传承人和专家们的辛勤付出。春节申遗成功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丰硕成果的缩影,是非遗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的体现。要以此次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履约保护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传统节日振兴和非遗保护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勃研究员围绕“春节的起源、早期形态及其后世影响”这一题目展开演讲。她指出,就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无论是“新年”还是“过年”,至迟周朝已经形成,虽然过年的具体时间发生了变化,但周朝年节的内容以及官民共享的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她强调,春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国社会确定了统一的年度更新时间,并使官民在同一个时间开展特定的活动。春节不仅是庆祝农业丰收、辞旧迎新的仪式,也是治国理政、构建秩序的关键节点,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勃研究员)

恺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总经理王伊千发言的题目是“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岁时文化传承——以《岁时令》为例”。她介绍道,《岁时令》是中国传统岁时文化创新呈现的一个突出案例。《岁时令》团队以独特的创意手法,对传统节日进行拟人化处理和情节设计,综合运用书籍、漫画、有声书、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媒介,打造一个跨越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的岁时时空;并面向全年龄段的读者、玩家和用户,广泛普及和传播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她进一步提到,数字技术在《岁时令》中的应用,不仅为岁时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恺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总经理王伊千)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并做总结。他指出,五位发言人从时间制度、公约精神、申遗过程、历史起源、技术赋能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了春节文化传承传播的理论经验和发展方向。刘魁立研究员从时间制度的角度阐述了传统新年的内涵、作用和功能;王晨阳书记从公约的角度,结合申报文本,解读了春节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李晓松副司长从申遗亲历者的角度阐述了未来在履约过程中所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张勃研究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详实介绍了春节的起源、早期形态;王伊千总经理从新媒介、新技术的角度,对春节文化的创新传播提出了新可能。期望学者、管理者和实践者以此为契机,深化交流,共同为春节文化传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

21日下午,四个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举行,与会嘉宾们分别就“春节保护传承理论”“春节传承实践”“春节文化传播体系”“春节文化产品创新”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22日,与会嘉宾们前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围绕“过年——春节主题展”及相关展览展开交流座谈。

据悉,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已经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本次春节文化论坛是春节成功申遗之后的一个重要会议,与会非遗保护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基层实践者和非遗传承人深度交流、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表示,此次会议为推动建立春节保护传承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契机,相信会议的深入交流,将为推动我国春节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为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责编:张巧坭

撰稿:所揽月 贺少雅

图文编辑:王小萌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