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五一年国庆观礼的平凡英雄——董效章

董效章,又名董长泰,一个出生于陵阳镇郎垒村的普通男子,他的生命轨迹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坚韧与奉献。从河北涉县的雇工到山西潞城、太原的劳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杰出农业领导者,董效章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努力。

年幼的董效章便背井离乡,十二岁便开始在河北涉县当雇工,十五岁时又辗转至山西潞城、太原等地,靠辛勤劳动来维持生计。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格外不公。1943年,荒旱之年,粮食歉收,他的父母因饥饿而双双离世,这给了他巨大的打击,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改变命运的决心。

1944年,董效章积极参加减租减息运动,带领民兵到水冶等地支援前线,抬担架、送粮食,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参战支前模范的荣誉。194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本村翻身组组长,带领群众斗地主、分田地,为土地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年12月,他出席了太行区第二届群众英雄代表大会,并被评为土改翻身英雄。

董效章不仅是一个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个心系群众、乐于助人的好领导。他动员农民组成变工组,互相帮助耕田种粮,解决了军烈属及无劳动力的困难户的收割问题。他的模范事迹在华北地区物资交流展览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1950年,他被评为平原省互助模范,这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1951年,董效章受邀出席全国米丘林学会,并在同年10月1日被邀参加国庆观礼,有幸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这一刻,他感受到了无比的荣耀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信念。

回到家乡后,董效章继续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52年8月,他动员22户农民成立初级社并当选社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56年,合作社转为灯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继续担任社长,并领导群众挖建了一座水库,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然而,董效章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的奋斗。在挖水井时,他不幸被塌方砸伤腿,但他忍疼坚持劳动,这种精神感染了每一位社员。当社员申二庆病危时,他毫不犹豫地背上25公斤粮食去看望,见病人没有衣服穿,便脱下自己的大衣给二庆穿上。当饲养员牛拴成冬天没有棉裤穿时,他又脱下自己的棉裤让拴成穿。这些行为体现了他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960年,董效章担任河顺公社副社长,他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经常对子女说:“本领靠自己学,不能靠关系找工作。”这句话不仅是对子女的教诲,更是他一生坚守的信仰和准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和英雄。

《林州名人录》

深藏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不仅以其山水之秀、风景之美令人陶醉,更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熠熠生辉。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孕育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林州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无数传奇。科技领域的探索者,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身披戎装的勇士,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那些默默奉献在地方建设一线的奋斗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民生,让林州从昔日的贫困山区蜕变为今日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

这些林州名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林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州人民继续传承着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他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州最美的底色。林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林州名人录,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州名人事迹的史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林州未来的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林州名人录》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栏目导航】

红旗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