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当好妈妈,更当好自己~
期末就在眼前,好多家长陪读陪得叫苦不迭——
娃一到学习就犯困,一玩起来半夜都不肯睡,问我,为啥娃就不爱学习,有可能让孩子对学习,像玩手机一样“上瘾”吗?
先不说孩子,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对学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都是,好累啊,好难啊,太枯燥了,前读后忘啊!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记不得自己当年学习的细节,但那种感觉还是那么清晰确定。
这其实验证了心理学的峰终定律,决定我们对于“学习”的体验,就是峰值和终值。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曾提出: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峰值和终值。
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一定是能记得住的。(峰值)
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终值)
把这个定律应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
1、不在体验最差的时候结束
日常陪伴孩子学习,大家都是什么时候,让孩子停下来歇一歇的?我猜,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父母气得快“心梗”了,孩子也是沮丧愤怒边缘了。
回到“终峰定律”,这就是孩子对于学习的“终值”体验了。
那么如果长此以往,每次学习结束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体验,这个孩子肯定不会喜欢学习的啊。
反过来解释,为啥娃就是爱看视频爱玩游戏呢?因为每次那个体验的终值都是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我们大人粗暴打断的。
因此,我的策略就是,每次小D做自己擅长的作业,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得心应手、自信满满的时候,我不再“趁胜追击”,而是“主动停下”。
大脑对于“不满足”有着本能的向往,而我们人为地在学习感受最好的时候停下来,就相当于故意不满足大脑。
那么慢慢地,大脑就会本能对于学习这件事产生向往。
所以,划重点,终值不是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反而是刚刚过了高潮的时候,让大脑留下对这个体验最棒的印象。
2、避免持续的艰难学习
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问,可是孩子的学习,也不能总学自己擅长的吧,总需要啃难啃的科目吧?
对的,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这就更需要父母的一定策略性引导了。
孩子每天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可以先过一遍她今天的内容,心里大概有谱,哪些会是自己孩子喜欢的,哪些会是她容易畏难的。
然后结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专注力时间长度来穿插着安排。
比如,小D 7岁了,脾气容易急,遇到自己做起来困难的事情,最长可以“容忍”时间是40分钟,之后就容易出现崩溃现象。
这是根据她之前的情况总结的,以前我总是在她出现崩溃后,开始采取补救措施。比如共情、鼓励、搭脚手架法帮助她一起完成等等。
而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防患未然”,做到25/30分钟时,我就主动提议,这项内容我们先“暂停”,先做一会她擅长和喜欢的任务。
这样难易穿插,她也就没觉得那么辛苦,反而整体效率就提高了。
再划一条重点,峰值时多扩大正面体验,提前预防负面体验,做好来回替换,帮助整体平均峰值体验都是积极正向的。
3、积累体验,创造想象
当我们开始使用“峰终定律”后,我们就会慢慢累积很多点滴的正面体验。
就拿我做这个公号来说。虽然输出输入很辛苦,每天也在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
但那些高光时刻,我都会记得,你们的留言,写完一篇自己觉得很好的文章的感受,把难懂的知识解释清楚的爽,等等。
这种感觉,反复体验,就会变成一部分的情绪记忆。
我每次遇到自己畏难的时候,我就会调出这些高光时刻的感受。
想象得越具体越好,然后睁开眼的那刹那,我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勇气,然后告诉自己,我可以试试看的!
当然,做这件事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累积了很多个“峰终值”的高光体验。我现在正在慢慢引导小D去想象这样的画面,比口头鼓励效果好得多。
记得读书时,我每次都不解,班级里的学霸为什么那么牛。而且“气人”的是,他们还都会回答说,啊,学习很好玩啊。
后来,我因为这个公号让你们认识了,也会收到很多提问,你这么自律活得不辛苦吗?而我的回答似乎也挺“气人”,啊,我没觉得很苦啊。
当时只是真心谈感受,现在突然就豁然开朗了。
并不是只有娱乐才能“乐在其中”,学习也可以的。但在学会“享受”学习之前,我们需要运用一点策略,来“骗骗”大脑这个小傻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