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故障,致歉信专用章再登场
12 月 22 日,上海地铁 11 号线往嘉定方向的列车突发故障,这一事件再次将 “致歉信专用” 章推到公众视野。据悉,此次故障是由于外部塔吊施工侵入线路,致使线路设施和列车受损,列车迫停区间,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受伤。上海地铁迅速做出回应,通过官方渠道告知受 11 号线故障影响的乘客可在上海地铁官网运营专页获取致歉信,并表达了深深的歉意。而这封致歉信上加盖的便是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 “致歉信专用” 章。
其实,这并非 “致歉信专用” 章首次亮相。早在 2018 年,上海地铁就开始启用此章,在过往的诸多故障或延误情况中,它都曾出现。无独有偶,重庆地铁在 2021 年也采用了类似的专用章,当时也曾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致歉信专用章的 “前世今生”
上海地铁致歉信专用章首次出现于 2018 年。当时,上海地铁运营规模不断扩大,线路日益复杂,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突发状况也愈发频繁,如列车故障、信号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列车延误或服务中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能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快速向乘客致歉并说明情况,同时规避公章盗用风险,确保相关流程规范严谨,“致歉信专用” 章应运而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内部审批流程,使得致歉信能够迅速生成与发布,让乘客及时知晓地铁方面的态度,体现对乘客的尊重与负责。
重庆地铁在 2021 年也启用了类似的专用章。不同城市的地铁在 “致歉信专用” 章的设计、使用范围、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比如在发布机构方面,上海是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而重庆是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致歉信内容格式上,各城市会根据自身运营特点和乘客需求有所不同;获取方式也不尽相同,上海是通过官网运营专页获取,重庆可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这显示不同地铁运营部门面对相同挑战会有相似方案,但在细节上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专用章存在的合理性与争议性
合理性:简化流程,彰显负责
从地铁运营的角度来看,“致歉信专用” 章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每日承载着庞大的客流量,运营过程中难免遭遇各种突发状况,如列车故障、信号异常、站点临时变更等。这些突发情况不仅会打乱乘客的出行计划,还可能引发乘客的不满与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迅速且有效地向乘客表达歉意并详细说明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致歉信专用” 章能够极大地简化内部审批流程,使得致歉信可以在第一时间生成并发布。以此次 11 号线故障为例,在事故发生后,地铁运营方能够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加盖 “致歉信专用” 章的方式,及时在官网运营专页发布致歉信,让乘客迅速知晓地铁方面的应对态度。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乘客的尊重,也有助于提高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避免因繁琐的公章使用流程而延误致歉信的发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乘客的不满情绪,维护地铁公司的形象与公信力。 它就像是地铁运营方与乘客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在突发状况时能够快速搭建起来,传递歉意与信息,保障双方的良好互动。
争议性:效力有限,诚意遭疑
然而,律师们对于 “致歉信专用” 章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律师认可其在规范致歉信流程、规避公章盗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毕竟在大型企业中,多种专用章并存是常见的现象,每种专用章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与规范。但另一方面,也有律师指出该专用章对外的作用相对有限。
在实际生活中,当乘客因地铁故障导致上班迟到,需要向单位证明迟到原因时,部分单位可能只认可公章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致歉信专用” 章的效力或许难以得到充分认可,乘客可能会因此遭遇解释上的困难与阻碍。而且,如果地铁公司频繁地使用致歉信,尤其是在一些并非十分严重的运营问题发生时也例行发布,容易让公众产生质疑,认为地铁公司只是在走过场,缺乏真正解决问题的诚意与严肃性。例如,若某条线路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因各种小故障而发布致歉信并加盖专用章,公众可能会觉得地铁公司并未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运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只是用致歉信来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公众对地铁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对其服务质量产生更多的不满与担忧。 这就如同一个总是说抱歉却从不改正错误的人,时间久了,道歉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公众期盼:安全与高效才是关键
“致歉信专用” 章引发热议,实则反映出公众对地铁安全稳定运营的深切期盼。公众希望地铁能减少故障与延误,保障出行顺畅。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其服务质量与稳定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出行与城市的高效运转。地铁公司应着力优化运营管理、提升设备维护水平,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且致歉信的使用也应更加谨慎与规范,让其真正成为与乘客沟通、获取谅解的有效桥梁,而非引发争议的源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