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今天的主角之前,先说说另外两个震惊全球的人物。
第一个是爱德华·斯诺登,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技术分析员。2013年6月,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随即遭美国政府通缉,随后由香港飞往俄罗斯。6月21日,斯诺登通过《卫报》再次曝光英国“颞颥”秘密情报监视项目。8月1日,斯诺登离开俄罗斯谢列梅捷沃机场前往莫斯科境内,并获得俄罗斯为期1年的临时避难申请。当地时间2022年9月26日,斯诺登获得俄罗斯国籍。
请注意,从被通缉到成功获得俄罗斯国籍,斯诺登之所以可以安然无恙,离不开一个机构的帮助,这个机构便是维基解密。
第二个是丹尼尔·艾尔斯伯格,美国军事问题专家、经济学博士、决策论专家,曾供职于美国国防部,并以美国外交人员身份在越南工作两年。
这个年轻的朋友们可能陌生一些,但是他做的事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并不亚于斯诺登。
1971年,艾尔斯伯格把五角大楼对历届美国政府在越战决策背后不加修饰的真实观点、对相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及汇总泄露给了《纽约时报》等18家媒体。这场史称“五角大楼文件”的泄露,让美国民众从中了解到政府最高当局早已对越战结局作出了悲观定论,这在越战格局的改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人们还了解到约翰逊政府不仅欺骗了民众,也欺骗了国会等等不为人知的最高机密。
这激发了全美的反战浪潮,迫使尼克松政府一改上台之初实施的扩大战争的政策,并在1973年于匆忙之中,彻底中止了美军长达十多年的对越军事干涉。
当年,艾尔斯伯格被当时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称为“全美最危险的人”。尼克松政府批准并动用中情局派出了制裁突击队,准备让他“永久、彻底地丧失行动能力”。另外,五角大楼也召集了一个专门小组,制定了抓捕艾尔斯伯格的方案,这个小组甚至采用了美国在情报搜集及监控上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38年后,这位79岁高龄的老人在媒体中提起此事,问基辛格:那他呢?
没想到基辛格回应道:“他是全世界最危险的人。”
基辛格口中的“他”便是朱利安·阿桑奇。
帮助斯诺登的维基解密创始人同样是朱利安·阿桑奇。
所以,很明显,阿桑奇对于老美来说,肯定不是“友好人士”。
2010年的伦敦迎来了比往年更早的第一场雪。
威斯敏斯特市地方法庭大楼外,首批赶到的电视摄制人员选位占点,架起了自己的摄像机。
通常情况下,这家法庭允许进入审判庭的记者上限是二十五人,但这一天,就有近五十位记者不顾法警阻拦挤了进去。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天要审理的是什么惊天大案?
非也,实际上只是审理一件非常平常的“性侵”案件,而且是证据不足那种。
难道受害者影响力巨大或者可以手眼通天,所以才获得如此关注?
非也,原告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瑞典蓝领女性。
之所以如此让记者们“奋不顾身”去围观报道,只因为被告者叫朱利安·阿桑奇——当时已经连续好多天霸占全球热搜榜第一的家伙。
当然,阿桑奇能登上全球热搜榜首,跟所谓的“性侵”案件没有丝毫联系,而是通过自己创立的维基解密平台抛出了铁证,揭露了美英的谎言,在这些丑恶嘴脸上呼了几巴掌。
1、2010年初,维基解密高调对外公布的是一段美军直升机射杀行走在巴格达街头手无寸铁的平民的视频,而且还挑衅地称之为“附带谋杀”。
2、公布了英国国防部的安全手册,让大伙知道英国防部在划分危及国家安全的危险因素时,新闻记者与外国情报机构、犯罪分子、恐怖组织以及那些心怀不满的职员们一起被归到了同一类别上。
3、公布了美国在发起伊拉克战争中的欺骗行为,透露出有关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一些严峻事实,揭露了虐待伊拉克战俘等潜在的战争罪行,他还公布了华盛顿十分清楚却又不愿公开的平民伤亡人数的真实数据。
4、曝光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接受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期间,承诺他任内的英国政府对美国利益无条件加以保护。
5、公布了十几万份由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国使馆发出的外交机密电文,让人们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内幕有了直接而全新的了解,让大家终于知道了在联合国安插间谍以及某些阿拉伯国家要求华盛顿轰炸伊朗等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阿桑奇一定是个有权有势,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毕竟一家超高流量网站的创始人,能够获得美英政府和军队的一手绝密资料,如果说是普通人,很难让人相信。
不过,当你了解真正阿桑奇时,嘴里蹦出的不是“不可置信”四个字,而是程度更狠的“决不可能”。
朱利安·阿桑奇,澳大利亚计算机黑客没有固定住址的人、衣着破旧,搭乘最便宜的经济舱穿梭于世界各地时的全部行囊,也只有一个背包加一台电脑。他常常得依靠维基解密组织和支持该组织的社会圈子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由于得罪了美英军政两道,阿桑奇逐渐养成了一个特殊习惯,那就是不提前通告,就突然出现在某位朋友的住所,有时还会连续停留数日之后才离去。
他的一位熟人曾说:“他会不知从哪里筋疲力尽地冒出来,待上几天,缓过劲来后……再次消失。”
他还惯于食用别人丢弃的外卖食品或已经冰冷不宜食用的食物,这些对大家来说已不陌生。到了用餐时间,他常会问的一句话是:“还有人要吃这个吗?”
到了夜晚,他随时都有可能在自认为喜欢自己、关心自己的朋友处留下过夜。
就是这么一个居无定所,甚至食不果腹之人,居然有能力召集全球各地的数百人为维基解密服务,而且还是免费的。这些支持者们为这家机构提供从资金到技术的支持,并为那些储藏着当今世界一些最敏感、最机密信息的服务器提供维护。
好,说回2010年的这次庭审。
实锤英美谎言,揭露他们军队的恶行和政府的丑闻后,阿桑奇自然被美英当局者视为眼中钉,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就直接称阿桑奇为“高科技恐怖分子”。这些恼羞成怒的政客和军官中,有人要求逮捕阿桑奇,有人要求暗杀阿桑奇。
但是他们找不到居无定所,来去无踪的阿桑奇的影子。直到有一天,CIA收到线报,说阿桑奇到了瑞典。
于是,很快在瑞典,就有两名女性指控阿桑奇对她们犯下了QJ及性骚扰罪。眨眼之间,阿桑奇成了瑞典的通缉对象,在得知阿桑奇已经离开瑞典后,瑞典检方动用了国际刑警组织,要他们逮捕并遣送阿桑奇归案受审。
不得不说,这招特别好使,毕竟作为钢铁IT直男的阿桑奇还是特别重视自己声誉的。所以,哪怕已经到了英国,阿桑奇还是决定自首对质,还自己清白。但是,聪明的阿桑奇肯定知道,一旦落入英国警察手里,肯定就不会有澄清的机会了,毕竟他们毁他清白的目的便是逼他现身,后面至于有没有“性侵”已经不重要了。
能拿到那么多绝密资料,又敢捅马蜂窝的阿桑奇也不是吃素的,哪怕要自首,也要想个万全之策。
12月7日的早上,阿桑奇的律师通过电话正式通告了位于伦敦北部的肯提希镇的警察局,阿桑奇将去自首,并约定了自首时间。这种提前通告的自首方式,被大家赋予了一个奇特的称谓:“预约逮捕”。
为什么选择肯提希镇的警察局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小镇著名的记者俱乐部一一前线俱乐部。阿桑奇在这间俱乐部住过,他是会员。尽管他号称已处于“隐藏”状态,却能大摇大摆地出现在这家俱乐部,并在那里高调公布了维基解密所掌握的具有最高秘密等级的文件,而且居然还没人举报他。
出于可以理解的对阿桑奇安全的担心,维基解密还和新闻界玩了一场游戏:他们对外公布了有关阿桑奇身藏何处的虚假信息,通过匿名把消息散布给多家报纸,说阿桑奇可能在阿布扎比,阿桑奇的媒体助理还通过手机留言,宣称自己已经出国。
阿桑奇需要在性指控一案上捍卫自己,只是不是令阿桑奇和他的律师们担心的首要问题。他们担心的是,引渡到瑞典之后,瑞典政府可能对他采取另一步行动,那就是再把他转而引渡到美国去。这样的担心,也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奥巴马政府已经着手研究以间谍罪起诉阿桑奇的各种可能性。如果间谍罪名成立,阿桑奇在美国面临的,就有可能是死刑。
下午两点刚过,威斯敏斯特市地方法庭终于开始受理朱利安·阿桑奇的引渡案。这里与其说是法庭,倒更像关押恐怖分子的高级监狱。法庭最深处的角落里,被一座加固的栅栏囚室关押着的阿桑奇,唯一还能做的事情,就是透过囚笼栏杆之间的空隙,低声和自己的律师不时地作一些交谈。
阿桑奇保释听证以及引渡案的开庭时间由法官霍华德·里德尔宣布并定在了2011年的2月。阿桑奇团队有一枚王牌——澳大利亚的著名记者约翰·皮尔格。在揭露政府不当行为上,这位记者堪称传奇。这次,他为阿桑奇提供了两万英镑,约合三万一千六百澳元的保释金。还有几位知名人士也为阿桑奇解囊提供了同等数额的保释金。
在众多确凿的证据下,瑞典的检察官不得不承认性侵案的举报是荒谬的,阿桑奇获得了保释,但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要在被限制和监视中等待英国法院对瑞典引渡一案正式开庭听证,并定时到当地警局作了例行的报到。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0日,英国高等法院再次审理阿桑奇引渡上诉案。6月,阿桑奇从英国监狱获释,并与美国达成认罪协议——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根据双方达成的认罪协议,美国司法部将承认阿桑奇已完成服刑,放弃此前对他的引渡要求,准许他返回原籍国澳大利亚。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