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数上涨、个股普跌,被很多人说成是指数粉饰太平,个股一塌糊涂。而原因,又归到了上周出的消费数据上,尤其是北京、上海数据同比下降都是两位数,被吐槽的最多。但吐槽归吐槽,市场到底受了多大影响,我下面四部分详细讲。其中第三部分是做信息差的对比,很有用的。
一,从资产结构看消费增速
其实我们看下图,明显是东南沿海地区+北京是消费增速洼地。
在结合之前我说的,有第三方机构做的消费信心调研。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下降+失业占40%
房产缩水占30%
炒股亏钱占15%
其他占15%
而恰恰东南沿海+北京,正是房价较高,股票投资占比高的地方。尤其北京、上海,负增长很明显,而这两个地方的居民资产,大头都在房子和股票上。
所以,要消费上去,其实不难的,股市上去立马就火了。上面没有用强力手段发动行情,只是因为我们需要慢牛,此时发动,不过是让游资在垃圾股上顺利出逃。所以从体感上,散户是不会觉得好的。
二,明显的信息差
实际上,目前对待个股的调整,一种信息差已经非常明显了。我们看机构态度,通过统计「机构交易特征」我们就能看到,实际最近这段时间,多数时候个股跌多涨少,但机构活跃的股票,肉眼可见是在高水平上。
这种差距的背后,是散户肯定不会觉得行情好,甚至一些散户会在此刻离场,但去却被机构有预谋的拿掉了筹码。
三,震荡背后,大不相同
比如说下面两个股票,都在震荡,结果一个突破向上,一个破位向下,明显右侧上上突破的哪只,震荡中做空的散户肯定都缴枪了。
但在没突破和破位之前,能看出两只股票里,机构是什么打算吗?显然这也是很难的。
而难以辨别的原因,就是机构的动作和散户、游资的交易是混在一起的,普通人几乎无法区分。
但随着各金融模型日臻成熟及计算机算力的提升,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挖掘,并通过模型进行比对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特殊现象,比如「交易行为」数据,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因此就可以揭示更多鲜为人知的交易细节。
所以,现在只要对照一下,破位和突破之前的一段时间的机构动作,就清楚左侧股票里机构放弃了,右侧股票里机构在积极参与。自然同样的震荡,但结果肯定完全不一样。
这种看机构和看走势的差异,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四,谁先见底
对于消费数据,再说两句。
现在的经济会是不断的再平衡,然后继续往前走的。螺旋向上,进三退一。不会倒退回去的,现在的世界跟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历次牛市和沪深300沪深指数重合度非常高,2006年、2009年、2014年、2020年的几次牛市都是股市先于PPI见底。股市都领先于PPI了,就别说消费数据了,所以以消费数据看股市,总是后知后觉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