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服饰特点在历史进程中呈现出明显的转变,从王朝建立初期的质朴简约逐步走向末年的奢华繁缛。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统治阶层逐渐走向腐朽堕落的态势。

在宋代的服饰里,少数民族的影响清晰可见。在那个时期,对于一些新颖奇特的冠帽、衣裳乃至鞋履,不时会出现所谓“服妖”的指责声。而这恰恰表明宋代的服饰处于持续的演变之中,并且带有极为鲜明的时代烙印。朱熹在谈及宋代服饰的渊源时,就明确指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自晋五胡,后来遂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皆胡服。”(《朱子语类》)这无疑是长期以来民族间交往融合所导致的结果,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丰富民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缠足这种陋俗在宋朝开始出现,到南宋末年时,“小脚”已经成为对妇女的一种常见称呼。不过在南宋时期,妇女缠足尚未广泛普及,缠足者大多局限于上层社会,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缠足还没有被所有人接受。而且,缠足风俗是从北方传入南方的,大概是在宋室南迁的时候。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以及妇女地位的低下。但需要指出的是,宋代的缠足和清朝的三寸金莲是有区别的。根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将脚裹得“纤直”,但并不弯曲成弓形,当时被称为“快上马”,所穿的鞋子也被叫做“错到底”。

一般人们认为宋朝服饰开始趋于保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宋代服饰传承自唐代,女性服饰以半露酥胸为主要风格。淳熙年间朱熹确定女性礼服为大衣、背子(见《宋史·舆服志》)。背子为窄袖对襟样式,里面搭配抹胸,大衣沿袭晚唐款式,与晚唐服饰极为相似,只是将帔改为霞帔。

宋朝盛行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思想,宋人试图恢复古代的着装制度,这使得宋人的着装看起来颇为保守,显得有些一本正经。如果说得委婉一点,相较于唐朝,宋朝服饰从繁复华丽、装饰过度奢靡的风格朝着朴素实用、清新自然的风格转变。

实际上,在中国传承过程中的汉服(清朝剃发易服情况除外),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其主要特征为“上衣下裳,交领右衽”,上衣大多为黑色系,下裳主要为黄(红)色系,这暗合天地玄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