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不仅是著名的军事指挥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军事教育家,是我军院校建设的主要奠基人。
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5岁入私塾,12岁接受新式教育,15岁因父早亡辍学,19岁毅然从军,20岁考入重庆将校学堂,开始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
北伐期间,经川籍共产主义者杨闇公、吴玉章的引导和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时的刘伯承,已是川中名将,尤其在丰都一战中,右眼洞穿肌肉腐烂,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做手术时,他没用麻药,获主刀的德国医生盛赞“军神”。
1926年12月,刘伯承担任总指挥,组织领导了泸顺起义,有力抑制了四川军阀部队东下威胁武汉。
次年元月,为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刘伯承在起义军中创办了“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调集各部队中下级军官和有志青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
1927年,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刘伯承参与其中,因在起义中的出色表现,赢得周恩来等的充分肯定,被任命为军事参谋团参谋长,成为我党建军史上第一位参谋长。
南昌起义之后,刘伯承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后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一直到1930年初夏学成归国。
翌年11月,受组织上委派,刘伯承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红军在瑞金创办了第一所综合性的红军学校——中央红军学校。
毛泽东和朱德就把进一步办好红军学校的任务交给了他,让他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为各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与输送干部。
1933年下半年,刘伯承又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以中央红军学校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继续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根据红军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一些中外军事学院的经验,刘伯承在红军大学里建立了“上级指挥系、上级政治系、上级参谋系”三个系,主要针对营团级的培训对象,另外还有训育部,专门负责教育改造被俘的敌军人员。
由刘伯承领导过的中央红军学校和红军大学,以及与红军大学同时组成的红军第一、第二步兵学校以及特科学校,为红军输送了大批军装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中国革命的宝贵力量,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或统帅千军万马的将领。
也正因如此,刘伯承积累了大量的治军办校经验,作为我军的缔造者之一,同时成为了我军院校建设的主要奠基人。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身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使命发生重要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军队必须尽快从建设的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完成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
正因如此,1950年,周恩来总理连同毛主席、朱老总等一道,将创办一所培训我军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时,自全国解放后担二野、西南军区司令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闻讯,即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主动要求辞去在西南的一切职务去办军校,并提出了自己对办军校的一些看法。
刘伯承的这一举动,令毛主席深感欣慰,更十分赞赏,其实打从一开始,有关陆军大学的主办者人选,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就将目光放在了军内的大学问家、有着“军神”美誉的刘伯承身上。
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奉毛主席电令,日夜兼程赶到北京。抵京当天,周恩来总理便接见了他,随后很快,他开始参与到陆军大学的筹备工作中。
由于筹备工作繁杂,刘伯承遂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找几个帮手,并得到同意。但几个帮手还不够,刘伯承又试探性地问:“总理,能不能让陈老总来兼陆军大学的政委呢?”
但这一次,周恩来总理却没直接应下,而是当场笑言:“陈老总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你让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钱、要房子就好说了,是这个意思吧?这个事情我得和毛主席商议一下。”
后来,刘伯承的这个提议中央虽然没有通过,陈毅也没有兼陆军大学的政委,但华东的资源却是倾囊提供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华东都给予了军事学院巨大支援,使军事学院得以顺利创建并不断发展起来。
在长春、天津、北京、南京一众选址中,陆军大学的选址确定在了南京,南京有原国民党办的陆大校址以及原伪各军校址数处,设备颇全,可容纳3000人。
而华东军政大学所在地当时也在南京,陆军大学校址设在南京,依托华东军区,更有利于将华北军政大学和华东军政大学精兵强将结合在一起。刘伯承将这种强强联合,形象地比喻为“两块银子镶嵌在了一起”。
1950年11月30日,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12月15日,军事学院第一期四个科共计750余名学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南京。
1951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正规的高级军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宣告成立。
《亮剑》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结业答辩剧照
而就在此之前,军事学院实际上已经开课两周。
我军750余名中高级指挥员从炮火纷飞的战场来到军事学院的课堂,迎接现代化正规化军事学术的洗礼,完成从“泥腿子”干部到胜任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指挥知识型将领的人生转变。
由于军事学院设在南京,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南京军事学院”。对于它的创建,毛主席高度赞誉为“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之一”。而这一“伟大转变”得以实现,刘伯承功不可没。
素材来源:
[1]陈斐琴,杨远富.略论刘伯承军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军事历史研究,1991,(01):34-45.
[2]边文哲.周恩来、刘伯承与南京军事学院的创办[J].人才开发,2008,(08):49-50.
[3]徐邃志.刘伯承与南京军事学院[J].军事历史研究,1994,(02):38-44+37.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