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文三等奖

我的父亲

苏龙

我父亲名字里有个“均”字。村里比他小的管他叫均哥,跟我同辈或少一辈的管他叫均叔。不论怎么叫,他均“哎”响声应,小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皱纹荡漾成花。父亲很享受村人这样叫他,说听起来舒坦——修脸般舒坦。

父亲管着清理村人的“三千烦恼丝”。

村人瞅准父亲闲时往我家跑。“均叔,帮我推个靓头,我明早上街约会谈老咩(恋爱)。”“均哥,帮把我头上这‘杂草'除了,热死。”“好咧,先坐好。”父亲笑脸迎人,来者不拒。父亲按来人先后顺序给理的发,候着的人坐一旁,或看书阅报,或品葫芦茶,或剥生花生吃,或嚼玉米炒粒。母亲早备好这些。父亲为村人理发,分文不取。他发小开他玩笑:“均啊,你这是背米打工呢。”父亲手抓瘦长后脑勺笑说:“大众看得起我的手艺,知足啦。”

村人落座时,父亲手探脸盆双手搓洗,用雪白毛巾擦干手后,一层层翻开洁白的理发围布,小心翼翼摆出推剪、削发器、梳子、剪刀、剃刀等一应理发工具。父亲两手一扬,围布“哗啦”张开,轻盈落到村人前面,兜住他上下半身,接着,两个布角环他脖子后,系好。

左手拿梳子,右手持推剪,父亲正式开工。

村人说了,单看均哥理发就是一种享受。只见他手中推剪轻盈在村人头上“嚓嚓”舞动,落发便飘落他手背,滑落到围布上。接着便是使削发器消减厚重头发。他使剪刀上下左右剪长发时,更像是在空中画出的一道美丽弧线。他那修长指尖舞动,剪发的“沙沙”声像蚕吃桑叶般悦耳,又酷似乐符中的节奏,和谐而流畅。

村人享受我父亲“顶上功夫”,更沉浸于他的修面水平。父亲稍稍弯腰,持刮刀在裤子上下飞扬“咔咔”磨刀,把肥皂水涂抹在村人脸颊两边、下巴和后脖子。村人知道惬意的时候到了,仰头后靠,陶醉眯眼。父亲叫“鼓左面”或叫“鼓右面”,村人脸颊便左右凸出,随着银光闪动,剃刀飞舞在左右脸颊,飞舞在后脖子,然后,雪白剃刀边慢慢黑起来。父亲用食指左右轻抹,刀的两面都抹,抹去刮下的胡须毛发,剃刀又雪白起来。父亲还左右手各持一根棉签,往村人耳朵里轻送,边送边旋转棉签。酥,痒,爽,村人便神仙般飘逸,有的还呼呼入睡了。父亲说,这叫“采耳”。

随着父亲轻唤“得了”,村人两眼惺忪,打着哈欠,伸个懒腰,屁股黏了椅子般不想起身。洗了脸,梳了头,照了镜子,村人俨然后生(年轻)几多,愈发帅气,精神抖擞。有个后生仔提了一袋糖果登门感谢父亲,说谈老咩成了,他女朋友就是被他靓丽发型、爽洁面貌吸引跟他的。

我不解,对父亲说:“阿爷,您多放几把剃刀,他们自己刮胡须修面得了,自己耳朵自己抠得了。这活儿又脏又累的。”父亲轻摸我的头,笑笑,不说话。后来,我慢慢知道了:父亲在镇中心校教学,我们兄妹六个在读书,村人不时帮衬着我家——帮耕地犁田,或是帮插田收割。村人的好,父亲是记在了心里,他却不善言辞,于是用心用情为大家理发聊以表达感激之情。

有村人赞道: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均哥理发还不忘“春风化雨”教娃呢。有次,一个村人揪他儿子耳朵来,嚷:这细货难教死了,均哥您帮调教这“烂仔”。父亲问了,知道这小孩有些不良习惯,老师都踏破他家门槛了。父亲招呼村人落座喝茶,然后轻轻摸小孩的头,皱眉头说:“啧啧,毛都没长全就把头发染了,染的还是绿色,我帮你把它理了吧。”小孩嘟嘴摇头。父亲笑了:“不理掉不行,哪一天你到公园游玩,长颈鹿以为那是青草呢,伸长脖子咬过来……”小孩乐得捂嘴,村人笑得喷茶。小孩乖乖地坐到了理发椅。父亲边给他理发便柔声细语讲起了故事:古时有个和尚要跟师傅学剃头。师傅找了个冬瓜叫他先练手。他刮了冬瓜,不时把刀敲瓜上,抖去瓜皮。等他给一个师兄剃发的时候,他的坏习惯又犯了,剃了一会发,剃刀便在师兄头顶敲了下去……这坏习惯很害人是不是?小孩“哦”声点点头。后来,小孩父亲逢人就说:“均哥给我仔理发,也把他的坏习惯理去了。均哥人个子不高,说话水平高得不得了,啧啧。”

后来,父亲在干农活时候淋了雨,大病一场,请假在家静养,村人就很知趣地少登门了,就算登门了也是送来些药方,或是抓来些草药,他身体慢慢恢复起来。俗话说:大病如抽丝。父亲精气神大不如以前:眼球混浊泛黄,眼窝深陷,两颊颧骨高凸,肤色暗淡,穿的衣裤松垮松垮,说话气力不足。父亲还想给村人理发,母亲把理发工具藏了起来,吼他:“你命都不要了吗?!”一向温和的父亲发了飙,母亲这才从床底下扒拉出那套理发工具,与父亲“约法三章”:“你就把人的头发理短得了,别的不干,省点气力。”父亲苦笑应承,叹气说:“我也不敢给人刮胡须修面了,手抖得要紧,万一出个刮伤可不好。”

有一次,父亲把我叫到床边,小声说:“跟我学理发吧。”我撇撇嘴:“我才不学呢,您这套理发工具都快成古董了。现在发廊用的是电剪,剪完还打发胶,发型几多新潮。”父亲不语,叹气,低头抚摸他那个洁白的围布包。

我读大二时候,父亲走了,很多村人来送他,他教过的学生也来了不少。送走父亲,我们兄妹几个翻箱倒柜,却怎么也找不到父亲使用过的那套理发工具。

一旁的母亲抹眼泪说:“找不到也好,免得看到伤心。”

获奖作品评语:

故事真挚动人,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就是结尾仓促了些。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苏龙,宾阳高中48班、52班校友,系南宁市作家协会理事、南宁市作家协会微型小说专委会主任、南宁市小小说学会会长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今日责编:东东

▍内容审核:诚诚

▍内容来源:宾阳印象综合

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黎塘梁村||||||||||百合水库|| | ||||||||||||||

||||||||||||||||||||||||||||||||||||||||||||| | ||||||||

2024宾阳热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