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如何选择人生的下一站?清华SIGS的毕业生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毕业后,TA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融入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展现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诠释着清华和深圳共同的精神底色,将青春之志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为祖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不断贡献清华力量。

清华SIGS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携手各教学科研机构及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共同发起院友访谈录系列栏目,通过院友访谈录的形式,讲述院友们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故事。探寻青春的意义,握好时代的接力棒,让青春之花绽放最绚丽的色彩。TA们的故事,也是更多校友以及奋战在一线的清华人的生动缩影,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在未来的成长成才道路上不断前行,砥砺奋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正茂

2005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校友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万正茂2005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习,在导师张锡辉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水环境修复相关专业课程,并在深圳新洲河开展了大量的修复与评估实践,2007年7月顺利取得硕士学位。2007年7月进入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环境规划师、市场总监助理、昆明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期间重点参与呼包鄂城镇群总规环境专项规划、淄博、金昌等城市水系专项规划。

2011年参与筹建清华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科学技术研发基地,期间负责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清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的筹建,并历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全面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2017年协助筹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及玖骐苏州环境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任研究院院长助理并兼任玖骐公司总经理,协助研究院院长管理综合办公室,负责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建设和运营,并全面主持玖骐公司的经营管理。2019年专职进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工作,任研究院副院长,负责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实验与中试载体建设运营,并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分管联系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中心、绿色保险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当初选择该行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前行业发展前景与潜力如何,行业受否受当下热点和政策影响?

我认为环境是经久不衰的行业,是任何行业发展都需要的行业,这里就业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环保的范畴拓展到覆盖生态的更广领域,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等要求,末端治理的不足成为各行各业达成的普遍共识,都为环境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技术投入和改善空间来看,污染治理的边际效应、投入产出比已低于十年前。好在环境治理已形成三个方向的转变:

首先是转变为前端防治,在工业领域积极探索清洁生产、从全生命周期或者生产工艺过程等视角看待零排放;其次是转变为系统治理,人们认识到水、土和大气不可分割后,开展了系统工程,比如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大保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系统性重组;第三是从行业牵引转变为全社会的绿色化转型,相较于过去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现在更注重从无废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周边环境资源、人群健康效应、绿地碳汇等方面对行业进行评估。

这三个方面将环境行业拓展到绿色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此外,目前环境行业处于调整期之中,也存在许多能形成产业的细分方向,比如不同种电池的回收治理方案;光伏、风电产业退役组件的回收处理;属于国家水环境重大战略的太湖、滇池藻类污染的预警和治理机制的突破、执法监测得到的区域环境数据与典型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等都值得重点关注和产业转化。

目前“双碳”政策对环境行业有积极效益,科研机构、碳交易、碳金融相关的发展会更领先,传统行业减碳技术和替代技术、碳核算、碳当量等都是值得尝试接触和交流的方向。未来五年研究院还将系统性摸索如何将环境与低碳实现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联系和融入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在北京主持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发展论坛绿色技术分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于环境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选择有什么建议?

第一,需要结合个人兴趣确定工作岗位。如果想要创业,我个人建议先进入企业学习,从细分领域了解行业的来龙去脉和过去的发展脉络、目前的政策以及未来导向,形成系统思维,再在创业时以投资经营的视角看待创业公司,规划从初创到成熟的路线,两种视角的结合会更有帮助。如果想要成为技术领域的领头羊,建议进入省市级别的科研院所,能更大程度争取和把握项目,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快速成长。如果目标是管理方向,就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建议去往地方国企和央企,从基本的项目设计、实施和验收开始深入了解各个环节,从基层开始结合技术和管理往负责人、经理等职业发展。

第二,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发展方向是具有差异的。博士可以继续深入去做科研,开展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并且基于这些创新的成果去实现产业化,组建团队来开展研发和转化,最重要的是有新思路、新产品和新模式。博士也可以尝试去创业,做好相应的商业化方案设计,更有机会获得好的创业条件和资金补贴,以及良好的团队保障。对于硕士来说,需要在企业参与更多项目,逐步训练组织思维。

第三,在毕业第一份工作选择一定要慎重,要基于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想要在行业内有发展,在公司职位层面去晋升,体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要考虑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承担的环节,在公司里能做到最高程度。要考虑这份工作短期内能带来什么,是否能得到能力和视野的提升,是否有相应的资源进行协同等,考虑怎么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视野。

不要因为职业选择而有压力。行业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从个人成长过程来看,从目前的我们国家的发展周期来看,只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下去,在各个年龄段都能实现自己想追求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于在读学生如何提升职业胜任力有什么建议?

目前的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是强调综合素质,要提升职场胜任力可以从以下其几个方面去拓展:

第一是要拓展理论基础,不仅要学习环境知识,也要把握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比如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相关知识。

第二是在学校夯实专业基础,并积极开展交叉和融合的活动,关注校内通识教育和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活动。

第三是工具层面,从个人来看,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涉,比如编程、算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举个例子,为研发一款环境领域的监测仪表,需要汇集多种多样的人才,包括材料领域、传感器领域、工艺设计、电路设计、软件开发、数据远程传输、数据分析等等,这样才能完成原型设计并不断改进,变成商业化的产品;在自身具备这些技术背景后,产品更容易实现落地。

最后是坚持大量阅读。首先是阅读文献,其次,在工作岗位上,要了解相关的政策前沿、深入学习生态环境部及科技部的相关文件与报告、专项方案规划等,理解并掌握政策和行动方案,包括涉及的城市、历史方案、未来发展等。这些信息也能给同学们的就业方向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在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内办公室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能分享一些个人经历与成长经验吗?

在学校和工作中,有两个经历使我成长了许多。第一个是在2006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当时老师让课题组全程分工模拟如何快速处理这类紧急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工作中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感受到根据现实条件如何提供最优解等诸多飞技术问题,受益匪浅。

第二件事情是我毕业之后参与了一个项目,时间紧迫,即将要进行汇报时模型还没完成,我们团队主动承担了任务,通过整晚的英文文献资料学习和反复调参试错,最终实现水系统的动力学和水环境质量模拟,取得较好的整体效果。

校园和社会的工作内容在技术性层面有些特性和要求是一致的,都是需要严谨地、扎实地、科学客观地看待问题。

在面对职业选择上,我当时做的课题与清华规划院有一些结合点,毕业之后顺利地进入规划院环境所从事环境规划方面的工作,紧接着参与了一项跨城市规划项目,非常系统地了解了环境规划项目或城市规划项目的基本流程和基本逻辑。

后来,公司需要筹建市场部,领导安排了一位非常优秀的专家带领着我去开拓相应的细分市场,我从中锻炼了销售和市场的基本的技能。在苏州筹建研发基地、合资公司时,后来直接参与到研究院的筹建过程,都很大程度得益于这段成长经历。

在个人成长上,我建议大家要保持终身阅读的习惯一方面在工作时间里查阅专业类知识,重点关注国家政策,特别是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一些政策,同时在工作中,也需要去阅读一些经济管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阅读能让人在节奏相对比较快的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面对问题也能学会思考得更周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SIGSers毕业去哪儿?他们以初心给出答案!

啥?这门课专门给AI找茬?

她在深圳开“盲河”!

来源|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统筹|朱李婧、赵梦圆

鸣谢|环境与生态研究院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叶思佳

审核|陈超群

排版|朱皓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