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长城抗战期间,29军大刀队大显神威,夜袭喜峰口打响了抗战初期最精彩绝伦的一次胜利。

继喜峰口战役之后,一首《大刀进行曲 》传唱大江南北,至今仍有很多人耳熟能详,可以说这首歌代表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激情。

受《大刀进行曲 》的影响,大刀在国内广为流行,许多当代影视剧中,抗战大刀更是成为了中国军队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大刀真的适合近代肉搏作战吗?大刀和近代步枪的刺刀究竟谁更适合战场呢?

许多人估计都不清楚,其实刺刀在白刃战中的威力要远远超过大刀的。

近代抗战中的中国士兵是没有刺刀的情况下不得已才使用大刀,一旦有了刺刀还是以刺刀拼刺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大刀的神话最早起源于西北军。

西北军冯玉祥时代就开始组建了所谓的“手枪队”,也就是后来的大刀队

当时列强对华实施军火禁运,军阀之间的枪支弹药越打越少,于是大刀这个白刃战武器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加上西北关中地区自清末以来就盛行刀客,所谓西北刀客一直都是关中地区的特产,当地许多百姓都有练刀的传统。

于是冯玉祥专门挑选了一批有冷兵器战斗底子的士兵组成了手枪队,手枪队每人配备一支驳壳枪和一把大砍刀。

手枪连的作战方式类似于特种部队,追求野战也近战,远处用驳壳枪压制敌人,近处用大刀肉搏。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养成了西北军手枪连驳壳枪配大刀的作战习惯。

后来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被击败,参与长城抗战的29军正是西北军余部,赵登禹同样也喜欢用大刀队。

喜峰口一战中赵登禹充分利用大刀的近战优势,趁夜摸到了敌人的营房,利用手榴弹和大刀近战搏斗,成就了喜峰口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热兵器时代,大刀属于既落伍又难操控的兵器,即使在西北军内部,除了少部分专门练习大刀的手枪连之外,大部分士兵也不想用大刀。

之所以大量装备大刀,最大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穷。西北大地贫瘠,冯玉祥又要养活几十万西北军,刺刀数量不足,只好用大刀凑数了。

而稍微富裕的军阀,比如阎锡山的晋绥军、张作霖的东北军、蒋介石的中央军其实都没有大规模装备大刀的习惯。

03

虽然西北军习惯用大刀,但是就白刃战而言,刺刀其实比大刀的格斗能力更强。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古代冷兵器战斗中结构简单实用的长枪就是最好的步兵武器,近代的刺刀则是同理。

将刺刀与近代步枪结合,其事实上就替代了古代冷兵器中长枪的角色,其长度远超于大刀,在白刃战中具备很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日军的三八式步兵铳,整体长度为1.29米,但是加上刺刀全长则可以达到恐怖的一米七,比许多日军都高。

相比较厚重的大刀而言,加装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无疑在战斗中更具有优势,挑刺攻击也远比劈砍更加强劲有威胁。

了解冷兵器搏斗的都知道,在战斗中其实直刺方式才是最简单也是杀伤力最强的一种攻击方式。

相比较挥舞的大刀,刺刀的直刺速度更快、穿透力更强,一旦命中就可以给别人为你带来巨大的伤害。

在冷兵器失败长枪就战胜了刀,到了热兵器时期同样的道理,加装了刺刀的步枪其实白刃战的威力远超过大刀。

04

从后来大刀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大刀其实是一种并不适合近代战场的武器。

喜峰口大刀队名传全国之后,全国各地部队都开始兴起了练大刀的风气,但是没有一支部队坚持下去了。

到了抗战时期各个部队仍然是以拼刺刀为主,只有完全没有刺刀配备的部队才不得不配上大刀。

包括29军自己其实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很少有大规模使用大刀的战斗记录了,更不要其他部队了。

到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大量日军装备被接收,国共两党的部队基本都有了充足的刺刀,因此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大刀已经彻底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在军阀混战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刀以其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工艺一度登上了中国军阀混战的舞台。

时至今日,大刀已经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精神的代表。但是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刀这种不适合战斗的武器注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