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无法主持这类节目了,我太累了。”
今年蔡康永在接受采访时宣布退休。
今年是《康熙来了》播出20周年,节目早期制作人詹仁雄本想借此机会,邀请蔡康永和小s回来做特别节目。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两大主持人合体时,蔡康永却坦言,自己不想再主持了。
这位以《康熙来了》《奇葩说》等风靡两岸三地的金牌主持,正式退休,这让很多观众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不禁会问:
蔡康永,到底经历了什么?
黄金年代
很多80、90后,至今还会记得《康熙来了》刚开播时带给他们的冲击和震撼。
2004年,由蔡康永和小s搭档主持的《康熙来了》播出,首播第一期就“炸了”。
小s一屁股坐在了台湾作家李敖的大腿上,从此开启了s姐对男嘉宾上下其手的序幕。
、
在那个网络还不太发达的时代,微博、贴吧都才刚刚起步,大家了解明星,只能通过电视上那些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采访。
《康熙来了》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明星“官方形象”的另一面。
少女们的梦中情人费翔,为了公益拍卖,在节目上大露胸毛,小s还剪了一撮用于拍照。以台湾硬汉形象出圈的伍佰,在节目上谈到自己内裤的颜色时,也露出了娇羞的表情。
即便是马英九,也躲不掉被小s坐大腿的待遇。
《康熙来了》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让那些平日离我们很遥远的人物都卸下防御,展示烟火气的一面。
而这一切,少不了两位主持人的功劳。
一个负责搞怪带动气氛,一个负责控场把握分寸,就像两个小朋友在玩过家家游戏。
就是这种“乱开玩笑”的氛围,让《康熙来了》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综艺节目。它让观众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综艺还可以这样做。
很长一段时间,《康熙来了》稳居台湾综艺收视前列,其影响力跨越海峡,在内地也有很高的讨论度。
在为观众带去欢声笑语的同时,更开创了一个自由、开放、多元的综艺新时代。
但没有什么节目可以抵过世事变幻、风云流转,《康熙来了》在经历巅峰时代后,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康熙来了》的资金危机
2014年1月3日,在台湾中天电视台二楼,《康熙来了》举行了开播10周年庆祝记者会。
没有宏大的背景,没有熙攘的嘉宾,只是在那个熟悉的、由硬纸板和Led显示屏搭建的布景周边,挂了一些彩色气球、玩偶和主持人的相片。
这个影响了整个综艺文化圈、播出超过2600集的电视节目,10周年庆典却略显寒酸。而这一切的原因,站在一边的康熙制作人B2(真名陈彦铭)心知肚明——《康熙来了》没钱了。
作为台湾的王牌节目,康熙一集的制作费只有50万台币(约10万人民币)。即便是10周年庆典,电视台也没有因此多拨预算,还是B2自己四处筹钱。而这些钱,需要支付艺人费用、摄影棚租赁费、布景费、道具费、音效费、化妆费等一系列成本。
“我也想要万人体育场,那要1000万,哪儿来啊?每天我一睁眼就在想怎么找钱。”B2说道。
没钱所带来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布景简陋。
没有资金,意味着没有宏大的制作团队。
《康熙来了》整个节目的团队人员,常年维持在10人左右,不及《中国好声音》一位副导演手下分管的导演组人数。这些人要完成策划主题、邀请艺人、撰写故事脚本、制作道具、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等所有制作任务,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我每天一直在想,一直想,很可怕的轮回,礼拜三录完一轮,表示我下礼拜三还要再多五集的内容,所以我要一直想。”B2常常诉苦。
那些年当观众觉得节目不好看的时候,往往就是B2生病的时候。
除了制作组的人手短缺,越来越难邀请的嘉宾,也是《康熙来了》面对的另一个危机。
一开始的康熙,邀请到的都是重量级嘉宾,加上两个主持人的“双重夹击”,创造了无数吸引眼球的话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大牌明星基本都被康熙邀请过,有的甚至已经上了三五次。
就像周杰伦,他的音乐、他的魔术、他的钢琴、他的好朋友全都已经被聊了,即便他再来十次,也不知道要聊些什么了。
况且,康熙也已经没钱再请这些大牌明星了。
康熙平均每集邀请艺人的成本不能超过5万台币,而这已是全台湾最高价。像一些效果好的艺人,一集酬劳是在1万到1.5万台币左右(约3000人民币),而其他在宣传期的艺人,无论名气大小,酬劳价格仅有1350台币一位(约300人民币)。
在经费如此受限的情况下,又如何让节目创新,如何吸引人来参加呢?
转战内娱
其实,台湾的综艺节目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贫瘠。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只有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电视台。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的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广告源源不绝。所有的节目都有人抢着赞助,每10秒钟广告售价33000块台币,三台当中即使表现最差的一家,年终奖金都能多发十几个月的工资。
到后来,新电视法的通过让更多民营资本参与进电视台中,2300万人口的台湾却有100多个电视频道。频道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为了争取广告,电视台不得不压价,呈现出“恶性竞争”的状态。
与此同时,海峡对岸的大陆,综艺节目在快速发展着,相继诞生了《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乘风破浪的姐姐》《奔跑吧兄弟》等火爆的节目。
比台湾高出数倍的出演费,也吸引着台湾明星纷纷“北上”,来内地寻找机会。
这其中就包括蔡康永。
蔡康永的眼光是独到的,他一开始就盯上了《奇葩说》。
号称“内地首个说话达人秀”的《奇葩说》,经常讨论很多大胆、争议性的辩题: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你更不能接受哪一个、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你选择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市一间房……
在网综刚开始的年代,《奇葩说》这种前卫、打破界限的综艺,迅速掀起了热潮,而蔡康永也成功在大陆再次出圈。
相比于辩手们火力全开、百无禁忌的发言,蔡康永略显独特。
他延续着在康熙中文雅如玉的画风,却总能在最后用化骨绵掌式的温柔,表达着对世界的态度。很长一段时间里,蔡康永成为了大众印象中的温暖导师,他说的话在各大平台被冠以“金句”的名号。
借着这股东风,蔡康永相继推出了《饭局的诱惑》《男子甜点俱乐部》《恕我直言》等语言综艺,本想再巩固一下内娱的地位,却没想到都反响平平。
再次搭档小S的综艺《真相吧!花花万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像是复刻《康熙来了》,但即便如此,依旧没有挽救《花花2》的扑街。
蔡康永最擅长的谈话节目,在内地和台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
内地谈话节目,边界感更强,禁忌更多,更严肃化,所以尺度要做调整。
这个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很多内地的艺人,蔡康永并不算非常熟悉,而当下观众的兴趣点是什么,蔡康永也越来越难get到。
譬如花花的《乡村爱情》节目那期,当刘能结结巴巴地开口时,引发全场爆笑,小s却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笑。之后赵四跳起抽筋舞时,蔡康永询问一旁的助理主持:“你知道这个吗?”
助理主持回答:“全网都看过了。”
仔细看《花花》带来讨论度的几期,会发现都是台湾嘉宾,像是阿雅和姐姐、郑元畅和许玮甯、汪东城和辰亦儒、陶喆夫妇等。
即使强如蔡康永也逃不过那4个字——水土不服。
况且他还发现,作为主持人的他,能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少了。
现在大陆的综艺模式逐渐在“去主持人化”,以剧情式真人秀为主。
这种展现明星真实一面的模式受到观众青睐。
与此同时,语言类节目也在渐渐消失,与《奇葩说》同期的《金星秀》《吐槽大会》《晓说》都已停播。
这是一个时代远去的信号。
蔡康永是通透的,他预示到了发展的走向,于是选择了放手。
当故事落幕的时候,主角的命运都是这样——
鞠躬,告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