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 4 月,黄龙山区局势吃紧,粮食供应濒临枯竭,部队生存压力巨大,已难以在当地长期坚守。与此同时,洛川的攻坚作战陷入僵局,尽管我方战士奋勇拼杀,却始终未能将其攻克。
彭老总当机立断,审时度势做出决策:令三纵队持续围困洛川,牵制部分敌军兵力;主力部队则迅速集结,向西北方向的西府地区挺进。这一战略旨在通过对胡宗南重要补给基地宝鸡构成威胁,迫使胡宗南抽调其王牌第五兵团前来增援。如此,我军便可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寻觅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契机。
即后来所说的西府陇东战役。
原本,整个战役计划堪称周密。胡宗南一听闻宝鸡失守的消息,顿时乱了阵脚,急忙下令裴昌会率领的第五兵团,以及西北行辕副主任马步芳指挥的整编第82师,火速增援宝鸡。
然而,战局的演变大大超出了众人的预期。裴昌会的第五兵团,此前增援洛川时行动拖沓,此次却如脱缰野马,全力向宝鸡发起猛攻。至于马步芳集团,我方起初预估他们或许不会积极驰援宝鸡,可事实恰恰相反,他们也投入了这场战局。
面对敌方强大兵力的猛烈进攻,西野的几个纵队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一系列状况致使宝鸡防线洞开,彭老总也险些陷入绝境。
彭老总晚年回顾自己的军事生涯时,将西府陇东战役视为其军事指挥生涯中的一次败绩。
一、西北野战军打西北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拖住胡宗南集团。
虽然马家军在西北地区势力强大,盘踞已久,可是在我军最早的策略里,并没有将他们视为重点敌人,这主要是因为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时候,党中央的想法是尽量争取西北的二马,让他们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惑:1936年,西路军在茫茫戈壁滩遭受重创,正是马家军从中作梗,双方就此结下极深仇怨。听闻徐帅在太原战役前身体抱恙,他内心最遗憾的,便是无法亲自率军奔赴西北,与马家军一决高下,为壮烈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雪恨。
甚至有人传言,毛主席坚决不同意西北那两位马姓将领“投降”或者“起义”。
但这般想法实在过于狭隘。
徐帅虽始终对西路军在戈壁滩的惨痛失利耿耿于怀,心有遗憾,然而他从未萌生过报复念头。他制定的所有战略以及执行的各项政策,均严格遵循中央指示。
实际上,早在西府陇东战役打响前,西野便已尝试劝服马家军。
当时,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率领整编82师迅速向长武推进,6纵教导旅未能成功抵御,很快撤离长武县城,计划在东南方向的冉店桥组织抵抗。
西野指挥部严令阻击部队务必坚守阵地,同时让时任西野第一副司令员的赵寿山给马继援写了一封信。毕竟双方知根知底,沟通或许能更容易些。
改写如下:
赵寿山将军起初是杨虎城将军的部下,后来归顺了蒋介石,担任过十七师的师长和三十八军的军长。在1947年3月,他离开国民党军队,投奔到解放区,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很高的评价。之所以让他给马继援写信,是因为他们曾经在陆大将官班一起学习,彼此了解,沟通起来比较顺畅。
马继援好像并没有把同学情谊放在心上,之后他甚至还很嚣张地说:
马继援在参加西府陇东战役时特别卖力,因为他想向大家证明自己。他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才得以掌权,所以马家军里的老将们对他是否能胜任都有些怀疑。
另外还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两边闹矛盾,一方面是因为信仰不同,另一方面也因为彼此间有着深仇大恨,所以马氏父子担心战争结束后会被报复。
马氏父子那样想,就是典型的军阀做派。
二
马家军死命抵抗,这给咱们解放大西北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说西路军那会儿,光看西府陇东那一仗,就能明显感受到马家军的战斗力有多猛。
1947年,王震带领的二纵队猛攻合水,那里守着的是马步芳的青马骑8旅的重兵器营和甘肃保安2团。这场战斗是西野主力部队第一次跟青马交手,最后我军撤退,战斗就此结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