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前往成都的杜甫草堂博物馆,一探“诗圣”杜甫当年在成都定居留下的足迹,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陪同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人进入杜甫草堂后,先往杜甫当年居住的茅屋处参观,马英九对于馆方模拟的茅屋很感兴趣。

解说员提到,该屋是用川西黄茅草所盖,30年前这种方式很容易,但现在恐怕已是文化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英九语带惊讶问道,“都没有用瓦片就盖成了吗?”

解说员回应说,“是的,因为杜甫当年是逃难安史之乱来到成都,所以用最原始方式盖了茅屋,也因此才有草堂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英九也认同说,“如果是盖个漂亮的瓦房,那就没有意境了”。

杜甫在《怀锦水居止二首》中,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茅屋的位置。

杜甫在茅屋居住约4年中,共创作了240余首诗,包括《草堂即事》、《怀锦水居止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末年,诗人韦庄寻得杜甫草堂遗址,并重建茅屋。此后,杜甫草堂历经了宋、元、明、清共14次大规模修葺和扩建。
参访时飘着细雨,马英九在参观茅房内部后,还要旁人赶紧给他帽子,否则一直淋雨,媒体拍照时他的头发会不好看,仍十分注重自身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雅堂由原草堂寺古建筑大雄宝殿改建而成。杜甫公元759年入蜀,恰逢12月深冬,他携家眷寻至浣花溪畔,在一无人古寺暂居,这座古寺就是草堂寺。

为此,杜甫还作有诗句“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流传于世。
如今的大雅堂被设计成一个展馆,陈列着苏东坡、陆游李白、李商隐、陶渊明等诗人的雕像,以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杜甫为核心贯穿起中国诗歌的发展线索,体现了先秦以来代代相传的优秀诗歌创作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入大雅堂,映入眼帘的一幅面积为64平方米的巨幅磨漆壁画,壁画以连环组合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生活的主要阶段,以及《望岳》《秋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浓缩在有限的平面内,形象地展示了诗圣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宋涛、马英九一行在壁画前驻足欣赏,两人交流互动频繁,不时相视而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英九还跟随讲解员吟诵杜甫诗歌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宋涛在一旁说“这是很多中国人都有的情怀”。马英九指出,“这也是我们推动居民住宅的动机”。
随后,马英九上前细细观察了壁画正前方的汉白玉苏东坡雕像。他向讲解员询问这个作品的做成时间、材质,并称赞“雕刻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英九一行还在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书院举办“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探讨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加座谈会的台湾方面人员还包括知名作家、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杨渡和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词前,马英九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缓缓吟诵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马英九的精彩吟诵引来现场一片掌声,揭开了座谈会的序幕。

马英九在会中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共享中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观点来看,任何“去中国化”的行径都注定不会成功,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已深植炎黄子孙血脉之中。

马英九谈到,去年他第一次访问大陆,就是返回湖南老家祭祖。在祖父坟前,他全程以湖南家乡话念出祭文。身为炎黄子孙,绝对不能数典忘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他第二次访问大陆,特地到陕西祭黄帝陵,以及他先祖的家乡扶风参拜马援祠。

他这两年带着台湾来的年轻学子,在各个层面体验中华文化,许多同学告诉他,这些对他们意义重大。

例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有同学说他的“灵魂感受到震撼”,在台湾根本没有机会体验这样庄严的仪式。

透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将牢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根源,以及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一辈子都铭记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英九说,他希望能有机会,再度带着台湾的年轻同学们,到大陆参加祭孔典礼,体验儒家思想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这是马英九第三次率团访问大陆,行程从12月18日到26日,21日结束哈尔滨行后,一行人搭机转往四川成都,除了22日参访三星堆遗址、23日参访杜甫草堂博物馆外,还将赴武侯祠、都江堰水利工程、大熊猫繁殖中心等地参访。

不过,此次马英九在四川的行程仅有23日开放让媒体跟随采访,其他都属不公开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