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终岁尾,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许贵元,连续赶写了题为《岁末年初更要把好“安全关”》《堵死“山寨食品”包围农村的后路》《谨防“陌生快递”行骗诈骗》《套取“就业补贴”当依法严惩》《让“共享病床”惠及更多百姓患者》《期盼“父母护理假”真正落实落地》《严厉治“欠” 依法护“薪”》《为新农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创造好环境》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评论文章,顿时受到中央国家和地方权威媒体的特别关注和广泛传播,在国内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眼下,正是冲刺“年终收官”、做好明年开局准备工作的关键时段,也是各类事故“易发期”。因此,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抓实抓细抓好,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生产安全、民生安全、消费安全、健康安全。切实做到:欢欢喜喜迎新春、安安全全过大年,撸起袖子拼命干,奋战蛇年谱新篇!
现将上述几篇评论文章一并转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岁末年初更要把好“安全关”
许贵元
近期,国务院2024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有序开展,22个考核巡查组通过考核巡查,明查暗访,把安全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的紧要关头,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风雨冰雪等自然灾害、城乡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易发多发。对此,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盯风险隐患,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确保今年全年实现”圆满收官”、提早做好明年开局起步工作,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近年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虽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安全生产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本质安全水平总体还不高。为从根本上消除和防范产安生全事故隐患,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此次考核巡查聚焦的重点内容便是三年行动的开展情况。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此次考核巡查为契机,全力防范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努力实现本质安全水平大提升。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我们要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精准精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比如、煤炭企业、矿山开采、化工焦化、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燃气热力、供电线路等,都是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也是我们遏制重特大事故的主攻方向。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安全生产巡察检查督导机制,下大气力抓好、抓细、抓实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三是保持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对无视安全生产、盲目赶工期、追任务、造成“人为事故”和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进行果断查处。四是压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行业责任、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尤其是“企业主体责任”在整个安全体系中最为重要,既要当好企业“主人翁”,更要当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敢于担当负责,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得不偿失的“亡羊补牢”。对安全生产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的,不仅要严厉问责、追责,也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五是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精细安排、缜密部署,千方百计把安全工作往前里做、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堵塞漏洞、补齐短板,防止“空喊口号”或“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六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增加安全生产指数在区域综合考评中的权重比例,对安全工作不达标的,要实行“一票否决”。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是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因此,我们要消除“通常观念”,打破常规,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好安全工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堵死"山寨食品"包围农村的后路
许贵元
农村是广阔的消费市场。元旦春节临近,将迎来火爆的“消费高峰”。一些不法商家和个体经营者,趁机把那些伪劣假冒的“山寨食品”大量运往农村进行兜售。尤其是偏远农村和山区更是“热销地带”。由于“山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以假乱真,鱼龙混杂、忽悠百姓,农村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对此,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做好检查排查,坚决堵死“山寨食品”包围农村的后路,倾力优化农村市场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农村消费市场安全。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步伐日益加快,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农村消费市场也日趋活跃繁荣。各地农村都陆续办起了规模不等的乡村超市,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日用品、食品、肉制品和儿童用品比较齐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农民不出村即可买到。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乡村超市除了大宗商品需要去县城和市里采购外,大多数食品都是来自本村或邻村个体“小作坊”加工生产的。例如。糕点、面包、饼干、熟肉制品、油炸食品、儿童食品等,还有一些属于“三无产品”“仿制品”。有的已过了“保质期”还在削价出售。这些物美价廉、包装精致,且来自不同渠道的“山寨食品”,每到节期销售旺季,数量、品种会更多。突出的问题就是质量无保证,存有食品安全隐患,危及群众健康安全。对此,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力,对农村个体“小作坊”、乡村超市和集贸市场,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排查,尤其是节日期间,更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区域食品安监责任制。对危及群众健康安全的劣质假冒的“山寨食品”,要及时清理销毁,依法关闭和取缔“三无产品”的经销网点,莫让农村超市和集市沦为山寨食品的“避风港”“集散地”。同时,要谨防一些商家打着“送货下乡、供应到家”的幌子,把库存积压、销售不畅的商品销往农村市场。对购买劣质食品、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充分发挥所在乡镇和村庄的专职食品监督员作用,实行分片负责监管,重点严把超市“进货关”和“销售关”,规范商品流通渠道;农村超市业主要自觉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消费者破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传统陋习,把住“病从口入”关。农民消费者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法治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让“山寨食品”无处遁形。要大力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和动力,不断优化公正公平的消费环境,确保城乡市场活跃繁荣、秩序井然、安然无恙。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谨防“陌生快递”行骗诈骗
许贵元
据网上爆料,自“双十一”以来,有好多地方的市民收到“陌生快递”。打开一看,里面装的都是邀请你参加有关活动的精制“邀请函”,有的还用醒目的字体写着“大额补贴”或是“0元领好礼”等等。经媒体记者调查后得知,这些五花八门的“陌生快递”,竟然是一些“藏匿”在网购平台的不法分子实施的“骗术”。
据了解,“陌生快递”是一些诈骗分子利用虚假身份信息通过快递公司发出包裹,使收货人“信以为真”而上当受骗、蒙受损失。对此,警方提示消费者,对那些来历不明的快递包裹,尤其是“免费抽”“待领取”等福利不要轻易扫码,一定要高度警惕,谨慎对待。
“陌生快递”之所以能够精准发到“收货人”手中,是因为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了大量的个人信息。他们只需花费少许的资金,甚至分文不花,就能实施精准诈骗,轻而易举获取非法资金收入。为确保快递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部门要督促快递公司要严格把关,加强快递实名制认证。一旦发现寄件方存有假姓名、假地址、假电话等虚假假信息,要果断拒绝发货和接货,从源头上遏制“陌生快递”的诈骗行为。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陌生快递”诈骗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给消费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厉惩处。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消费者增强辨别真伪意识、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千方百计保护好个人信息,不给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套取“就业补贴”当依法严惩
许贵元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其中,套取“就业补贴”案例引发热议。被告人惠某强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利用担任县人社局城保科负责人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报冒领等方式,先后套取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53万余元。
就业补贴,是国家为困难人员就业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该政策通过对灵活就业并自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此来减轻就业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他(她)们就业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就业,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就业连着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当作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和保障机制措施,并依法实施全程监管就业动态。然而,令人痛恨的是,个别腐败分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无视法律法规,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竟敢胆大包天地套取“就业补贴”,这与截留、挪用、贪污“救灾款”的恶劣性质一样,纯属违法犯罪行为。
就业补贴,是国家对困难群体专门发放的一笔“救命钱”。对这笔具有特殊意义的“钱”也敢肆意掠夺、中饱私囊,且问你的良心和道德被狗吃了?对这种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的“吸血鬼”岂能容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腐败分子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从套取“就业补贴”这个典型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监管工作存有漏洞、监管不到位、监督机制体系不完善,才被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因此,我们要汲取这一教训,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护航。进一步强化监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规范申报审批程序,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精准搞好“全程审计”,防止“就业补贴”等各类专项资金的“跑冒滴漏”,坚决斩断肆意侵吞国家资财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灰色之手”。要坚持依法护航劳动就业,全力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安天下”的劳动就业率,让全民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让“共享病床”惠及更多百姓患者
许贵元
据新华社日前报道,着眼患者“一床难求”之忧,我国多地医院探索试行“共享病床”,医院哪里有病床,患者就住在哪里,让全院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减少患者入院等待时间。为缓解患者住院难,我国已经持续扩容病床数量。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床位1017.4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调查显示,“一床难求”的一个主要症结是“忙闲不均”。
患者“住院难”的问题,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医院较为突出,也是一个程度不同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农民患者最担心的是医院没有床位。如果遇上流行性传染病高发时节,整个医院会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在楼道两侧横七竖八地搭起“临时病床”接受医治。再加上一些陪护者占用空间,显得医院秩序杂乱。相反的是,有些大医院病床“供不应求”,而基层医院病床却“时有闲置。即便在医院内部,不同科室的病床使用也不均衡,基本没有相互“串换使用”,属于铁路民警---各管一段。据数字显示,2023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9.4%,其中三级医院91.1%,二级医院74.3%,一级医院54.1%。这些数字表明,病床使用率并没有达到饱和的极限,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不难看出,打破医院内部各科室的界线,实行全院统筹,合理调剂床位,不仅可以让更多需要住院的患者享受“共享病床”,解除后顾之忧,也会大大提高医院的收治能力和运营效益。例如,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前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李女士,从预约挂号开始,不到一周就办理了入院手续。几年前她看同样的病,床位排了1个多月。住院这么快,是因为李女士没有在胸外科病房“干等”,而是住进了住院部其他科室的病房。医院内科和外科虽然各为独立,但楼层相近的科室可以共享床位。以胸外科为例,现有47张床位,有了“共享病床”,收治能力相当于近70张床位,增长约50%。
由此可见,推行“共享病床”,对患者和医院双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当今,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不便利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是医改的方向和目标。推行“共享病床有必要推广开来。
各级医院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眼睛向内,挖掘潜力,在病床使用方面要打破各科室界限,上下楼之间、同楼层不同科室之间,要密切合作,莫搞“自我封闭、不相往来”。要利用院内网络、内部微信群,随时掌握病床使用信息,加强病床动态管理,也可设立专职“监督员”,具体负责病床的调剂使用。同时,要完善制度机制,防止“共享病床”变为亲朋好友的“独享病床”。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把患者视为家人和亲人,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让良好的医风医德和高质量服务,温暖患者群众的心,让“共享病床”惠及更多的城乡百姓患者。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期盼“父母护理假”真正落实落地
许贵元
最近,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的左菲有点烦心。母亲在老家生病住院,她向单位申请“父母护理假”,却被告知与政策要求不符,只能批事假。“人事部门说,护理假是针对独生子女的,而我老家有个哥哥 。”左菲说,不论是否独生,孝敬和照料父母是每个子女的本分和义务,理应得到政策支持。(12月16日《工人日报》)
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是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一种奖励性措施,旨在缓解独生子女赡养和看护老人的压力。此项政策规定,是河南省最先发起设立的,后来各地陆续跟进。近年来,有不少地区本着“放宽政策、普惠民生”的思维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改革探索,贵州、黑龙江、四川等地已将“非独生子女”纳入享有护理假对象范围。近日,江苏扬州、南通等地拟取消或放宽“独生子女”等限制条件,实现了由“特殊奖励”到“普惠福利”。尤其是打破原来的“固化模式”,把“非独生子女”也纳入享受“护理假”的范围,完全符合现实国情,顺民心、合民意,受到了全社会的拥护和支持。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超过30%。关注老人、孝敬老人、赡养老人,让老人度过幸福晚年,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70后、80后、包括少数90后,承担赡养双方父母的压力更大,对护理假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有的省份,把“父母护理假”写入了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的写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或养老服务条例。假期长度一般在5天~20天,休假条件因地而异。有些地方还放宽至“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年满60周岁”等等。
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立法,对“父母护理假”的期限做出统一规定,而且不能像“年休假”那样,仅限制为“一次性”。因为有些老人病情不同,住院医治或抢救,不是三两天即可痊愈出院,有的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可能更长。虽然我国正在尝试推行社会化养老和照护服务,但这不能完全取代子女的照顾和陪伴,尤其是老年人生病住院期间,更需要子女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慰藉。二是把仅限于“独生子女”可以享受父母护理假,扩大到“非独生子女”群体,体现“一视同仁”和“政策普惠”;三是“父母护理假”不仅限于“亲生父母”,应该包括“双方父母”、甚至“隔辈亲人”。不少地区采取“差异化给假”的政策可以借鉴。四是可将“父母护理假”拓展为“家庭护理假”,假期除了用于照护父母之外,也可以用于照护生病住院或发生意外的子女、配偶等其他家庭成员。五是护理假可以在家庭成员中“调剂使用”。这样可实现“工作”与“护理”同时兼顾和“两不误”。
毋庸置疑的是,自“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落地以来,不少劳动者面临“不敢休、不能休”的问题,而企业也面临用工成本的增加,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但企业应该强化“人性化”管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通过优化企业劳动关系、科学用工、挖掘企业用工资源、及时组织招聘等多方面、多渠道,来降低企业成本,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强化协调指导,充分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确保普惠政策真正落实落地。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严厉治“欠” 依法护“薪”
许贵元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公布了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老赖”中,超半数源自工程建设行业。尽管针对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欠薪整治行动已持续多年,但每年的曝光名单上总有新面孔,亟需深入研究解决。
临近年终,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发期。有的地方,农民工围追堵截老板“讨薪”不成,就聚众围攻政府上访,或去法院告状。近年来,因“讨薪”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造成社会大局不安定。农民工“讨薪难”,简直成了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对此,应该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欠”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工的“血汗钱”,打造公正公平、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改革重新中不断完善依法治欠机制体系,特别是国家出台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等施行以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反弹”现象也时有发生。党中央、国务院几乎年年召开专项会议、精细部署,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兑现农民工的“血汗钱”。今年11月19日,国务院提前召开了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会议要求,2025年春节前集中治理欠薪问题,依法从严从实纠治各类欠薪问题,全力保障及时足额地兑现农民工工资,从而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人人皆知。不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或在农村乡村振兴中,都有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足迹。他们舍家舍业、背井离乡、四处奔波,靠打工谋生、养家糊口。有时因工期紧张过年也不能阖家团圆。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祖国大地,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他们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不可磨灭。农民工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按劳取酬”天经地义,农民工的劳动所得,是法律保护的范畴。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恶意欠薪,不仅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触犯了法律法规,还影响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对此,有关部门要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严厉治“欠”,依法护“薪”,让农民工拿到足额的“血汗钱”。
眼下临近年底,兑现农民工工资是一件非常紧迫的民生大事。各地政府和相关各部门,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尤其是企业“主体责任”。各地公检法、人社、工会等部门要协调联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及时介入欠薪案件,依法依规严厉惩处恶意欠薪的“老赖”。对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故意拖欠、或“少量付酬”,导致引发极端事故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要果断采取“吊销执照”或“驱逐境内”,切实形成高压震慑态势。用“反面典型”教育警示那些肆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和蛮横无理、四处躲避、逍遥法外的“老板”。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督促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管理,多些“人性化”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劳动法,让农民工干着安心有盼头,不能让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空手回家过大年”的悲剧屡屡重演!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为新农人“返乡创业、
带动就业”创造好环境
许贵元
近年来,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为支持“新农人”返乡创业、振兴产业、带动就业,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和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业科技人员、“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新农人”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技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周期短,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地方根本不组织必要的培训,习惯于凭“老经验”和“传统技术”,缺乏先进的科学技能;新农人“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配套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特别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困难急需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入手,坚持多措并举,为“新农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激情满满地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首先为“新农人”搭建施展才干的用武平台。要从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建设着眼入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紧密围绕乡村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诸如林果业、手工业、中草药业、非遗传承业、旅游业等,打造平台和载体。有条件的地区,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坚持科技驱动,倾力抓好好产品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同时,要加大有效投入力度,重点引进特色产业项目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强新农人“创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配套系列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打造“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人才主体”等多元模式的发展联合体,让更多“新农人”走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发展之路。
其次培养一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带头人”。要坚持政策导向,激活人才引擎,活化人才机制,让返乡创业的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强、用得好,使更多的回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以及农民企业家等,切实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带头人”。同时,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新农人”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有劲头、有盼头。在“新农人”的带动影响下,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应有的贡献。
三是采用多种灵活形式,组织好专业技能培训。要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训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本地高校、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运营的创新创业“带头人”和一大批“新型农民”。可组织乡村CEO培训班,设置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培训教材和课程,经常聘请相关专家教授,举办农技讲座、开办“农民夜校”,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庭院”进行现场指导,面对面传授,让更多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从而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来源:中国评论网、人民公安报、华声在线、清风网、红网、搜狐、新浪、网易;劳动午报、钦州日报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