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非红i
原创 | 黄非红i(ID:bigchamberlain)
文案更新:毯叔盘钱
上个月,发了篇,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共鸣。
有很多金融行业的女同胞发来消息,希望能描绘一下她们当下的困顿和迷茫。我只好勉为其难,记录下几个故事,想来能让大家从中找到哪怕一点慰藉也好,切勿对号入座。
在金融行业,最不缺乏好学历和高智商。甭管你是985还是常春藤,都不值得傲娇。学历仅仅是个敲门砖,至于开不开门,开了门给不给你让个座,那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金融行业里很多女性,基本都是按照“别人家的孩子”的人生开挂剧本,踩着无数同龄人的肩膀,一路打怪升级进了金融行业,但如果仅仅如此,没有资源禀赋,那大概率只能做个素人。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刚毕业就进入大型资管机构,学习能力强,专业扎实,兢兢业业,领导夸赞,但仅此而已,混迹多年,职位一直踟蹰不前,像个忙碌的流水线女工。
她总结说:
在金融机构,专业技能和勤奋努力大概只是算生存的基本技能,要想做出一些耀眼的成就,必须得资源加持,无论是权力资源还是金钱资源,甚至美貌都是一种不可浪费的资源,可惜我都没有。
最艰难的是等待,最美好的是值得等待,最痛苦的是明知没有希望却还在等待。
金融往往少不了跟权力和金钱交织在一起,资源互换,很难分清到底是谁促成了谁。
很多G二代或富二代一直不断地挤进这个行业,他们大多也很优秀和努力,然后跟这群更加努力的素人抢一杯羹,蛋糕大的时候,这或许是个良好的共生组合,可在蛋糕变小的时候,就又卷出天际了。
我认识的一位优秀的富二代,不情愿继承家族的传统产业,进了光鲜的某大券商做财富管理,每每销售指标完不成的时候,她就去找他爸或他家亲戚打款,然后就可以不用上班,做个名媛,躺赢一整年,职位奖金一个也少不了。
这些年,她家族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大,现金流断链,他爸也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她的业绩指标再也完不成了,原本和颜悦色的领导不由分说就把她给优化了。
现如今,她依旧穿着光鲜,经常参加一些财富名媛会,维系着她的圈层形象。她却依然想回那家金融机构,她说她需要金融的光辉加持:
除了银行债主,没有人比我更希望我爸能东山再起了。
外表光鲜的金融,需要有光鲜的颜值衬托。金融行业里,很多职位对五官颜值都是有保底要求的,所以美女资源仅次于抖音。
我一位投行的好友,颜值在线,虽已到中年,但风韵更胜以往,她朋友圈里也总是晾晒着各种美美的照片。
她说,以前去企业那承揽投行业务,人家都是热情洋溢,约上市公司董秘出来吃饭,人家也是秒来。现如今,比她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越来越多,她的危机感与日俱增,而且有关她的风言风语特别多,她苦恼说:
别人说我业务做得好,都是靠我的颜值,更有人造谣说靠潜规则,完全不看我的专业能力和三瓶红酒的保底酒量,长得漂亮有错吗?
象牙山大呲花居然忍不住共情起来,他说:
我和她同病相怜,我们都是因为颜值而苦恼,唯一区别就是人家颜值过高,我是颜值偏低。
保险行业,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蓄水池。非金融行业的朋友转行来保险行业做销售,门槛不高,金融行业的朋友辞职转做保险销售,可以延续着金融行业的面子。
我的一位老大姐,之前做过几年的金融机构后台,但无奈她作为一名素人,加之专业技能差强人意,收入也不高,有了孩子之后,就全职在家带娃,后来被朋友拉去听保险讲座,保险讲座题目就是:
从清北到XX,Ta如何开启人生巅峰的第二极?
听完讲座后,这位大姐兴奋不已,马上就开启了她的保险生涯。有天打电话给我,说找我谈业务,业务没聊几句,就顺水推舟的为我推荐起她家的金牌增额终身险,她满怀热情的说:
“您只需要每年交100万,等你105岁的时候,可以拿到1.8亿!”
为了拿到钱,是不是也得努力活着?
海归镀金,曾几何时是很多人转行的必选路径之一。
我一位女同学,在某内资中小金融机构工作多年后,无法忍受公司复杂内耗和人际关系,30多岁的年纪,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去国外深造个金融硕士,以后可以去更纯粹的外资金融机构,经过努力她脱产去了英国,她说,她喜欢——伦敦腔。
谁曾想回国后,原先设想进入外资银行的愿望落空,兜兜转转,找了老领导,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职级虽然提了半级,却无形中被扣上不安分的帽子。
真心疼我妈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过跟自己也和解了,留学花了近百万,把老家拆迁款花了一大半,幸亏这钱来的比较容易。
她说,作为一名海归“废物”,再混个两年,就准备去读个博士,然后去个末流大学教书。
有点心疼她妈的拆迁款。
女人的欲望大于她嫁的男人的能力,婚姻就会感觉很痛苦,尤其是学历和财富都很不错的金融女性。所以很多优秀的女性,即便人到中年,也不奢求婚姻,宁可把时间花在精致下午茶,花在艾灸普拉提。
有位特别优秀的女性朋友,人美肤白大长腿,又是金融精英,年收入都在几个M。有次闲聊,居然开口让我给她介绍男朋友。
她谦虚的说:我要求很简单,不能比我差就行。
我给她匡算了一下符合她要求的男朋友备选池,全北京可能也不超过100个。
她说:
北京的就算了,我已经都筛出库了,给我介绍上海的吧,我可以为爱情牺牲去上海工作。
以前招聘的时候,收到一些女同志的简历,在页眉上粗体写上“已婚已育,或已生二胎”,让人觉得既感动又无奈。也有些舍弃了职场的一切,为了孩子,义无反顾在家全职带娃了,美其名曰:不能让娃滑落阶层。
我的师姐,在股份行混到中层,嫁的老公也是一位家底殷实的职场精英。由于两人都很忙碌,她听从老公建议,毅然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太太,可给她女儿定的学习指标不啻于银行客户经理。
她说,要想优秀,就得卷,至少不能混得比我差。
看着她家戴着眼镜的女儿,跟她妈妈长得可谓一模一样,我说:
你女儿这么努力,卷成这样,以后肯定优秀如你,然后熬到你这个年龄,再全职去卷你的外孙女吗?
很多离开金融的女性,貌似对专职炒股都没有太多兴趣。也许她们的精力太分散,她们更喜欢做甩手掌柜式的投资方式,却特别重视分散投资和组合配置的金融理念,信托、基金、私募、债券、PE都会投资一些。
有位前两年从信托离职的好友,投资任何单一产品,从来不超过100万,对所谓资产配置也门儿清。她说离开信托行业后,她就很少配置信托固收类产品了,所以她躲过了这一轮的暴雷潮,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虚心的请教她都投了什么,收益如何。
谁曾想,她却一声叹息,她被洗脑配置了一堆所谓明星基金经理的权益基金,什么多头、指增、量化、混合,眼花缭乱,却都硬生生的遭受了2022年的巨大回撤,她说:
我只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这个结局。
细细想来,还不如找我那位老大姐买个保险,只要耐心活到105岁,不用担心回撤,坐等财务自由。
逃离金融行业,是很多在金融圈混得不如意的人的必然选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
我有位学妹,在资管机构做中后台,平时沉默寡言,毫无起眼,谁知道辞职后,盲打莽撞创办了财经自媒体矩阵,积累了粉丝后,开始变现。现在财富早已远超以往。
她说,在金融机构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专业牛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离开金融行业,发现绝大多数人,哪怕有些人号称是金融行业出来的,对金融、对理财的匮乏程度,也是令人发指,所以我就是这个给大家带来福音的人。
家人们,请“一键三连,刷个火箭”。
我的一位大姐大,在某城商行做到高管,手握贷款审批生杀大权,55岁到龄退休了,本以为凭借她的性格会“退而不休”,谁曾想她却养生带孙旅游跳舞,乐此不疲。很多企业想利用她的人脉,请她去做高管或顾问,发挥余热,她都一一回绝。
我很好奇,这游刃有余的工作,可以打发时间又赚高薪,何乐而不为?她却难掩失落的说:
退而不休,就像是个旋转门,指不定转晕进了哪扇门。这些年,经历太多了,还是狠心一点,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相比于男人,女人担当的职责和角色更多,社会对女人的视角也更为复杂。中年的金融女人,见多识广,格局大眼界宽,既理性又难免感性,思虑问题的维度更多元,内心活动也更为复杂,也就多了更多的困顿和迷茫。
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故事还得讲下去。
曹雪芹有首《临江仙·柳絮》,我感觉挺应景的,送给金融女同胞们: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务背包一个。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并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5000位精英会员,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