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506

December

24.12.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

(Princesse Marie-Christine d’ Orléans)

《圣女贞德》(又名《祈祷中的贞德》,St. Joan of Arc)

1836年,青铜,50.8cmx21cmx19.7cm

克里芙兰美术馆

相信大家第一眼看到藏于克里芙兰美术馆的《祈祷中的贞德》时,都能感受到这是件特别的作品,虽然构图上并没有太多突出处,跟印象中英姿风发的贞德像不同,这件作品的肢体动作给人一种静谧、内敛的美感,作者为十九世纪的末代皇室成员——公主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Princesse Marie-Christine d’ Orléans, 1813-1839年),居然会有存世的作品。

亚希·谢菲(Ary Sche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希·谢菲(Ary Scheffer)

《工作室内的公主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

(Princess Marie d’Orléans in Her Studio)

约1838年,油画,67.3cmx40.7cm

克里芙兰美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月王朝的艺术家公主

19世纪对法国人民而言是个动荡的时代,艺术家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是七月王朝的二公主,她的父亲路易·菲利浦一世(Louis-Philippe I, 1773-1850年)是法兰西王国的最后一位王,在加冕时被称为「法国人的王」,而非如传统那般被加冕为「法国的王」。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从小就跟着哥哥与姐姐一起学习艺术,但比起她的兄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似乎对艺术特别感兴趣,虽然她的绘画老师亚希·谢菲(Ary Scheffer, 1795-1858年)似乎不认为玛丽亚是位好画家,甚至多次抱怨自己不想要整天都在修改公主错误的构图,但即使如此,谢菲还是很欣赏她的想象力。

当玛丽亚的姐姐路易丝(Louise d’Orléans, 1812-1850年)嫁到比利时时,玛丽亚陷入了深深忧郁。或许是想要转换心情,玛丽亚开始雕塑创作,有趣的是,玛丽亚并没有特地找一位雕塑家当老师,而是与亚希·谢菲一起学从头开始学习雕塑。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创作的作品不多,但是她的贞德仍以多个版本传世至今。

《1431-1909贞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31-1909贞德》

(1431-1909 Jeanne d’Arc)

1880-1945年间发行,明信片

法国国家图书馆

玛丽亚的《祈祷中的贞德》公开发表后

持续受到大众的喜爱,甚至被出版商与制造商以不同媒材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贞德到底是谁?

贞德(Jeanne d’Arc, 1412/1413-1431年)可能是最知名的天主教圣人之一了,贞德生于战火纷乱的15世纪,当时的法国因为王室继承权的问题跟英国打得不可开交(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百年战争)。根据传说,一天这位奥尔良出身的农民少女听见了来自大天使米迦勒(St. Michael)、锡耶纳的圣嘉大利纳(Santa Caterina da Siena, 1347-1380年)与圣玛格莉特(St. Margaret, 289-304年)的声音,他们告诉贞德:基督赋予她从英国手中解救法国的使命。因此她想尽方式见到王储查理七世(Charles VII of France, 1403-1461年)后,说服他给她一支军队,而靠着这支军队,贞德成功地突破奥尔良之围(Siege of Orléans),之后更多次击退英军,最终被敌军俘虏,并以异端之名在鲁昂当众被烧死。

贞德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其传奇更是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尤其在法国,贞德一直是个受欢迎的题材,人们在这位悲剧角色中看见多种美德的可能:爱国、虔诚、勇敢等。虽然她如此的受人尊敬,但一直要到20世纪初才正式被封圣,除了是法国的主保圣人外,也是军人、电信业(因为她听到来自天堂的声音)与火灾的主保圣人。

在七月王朝短短的寿命里,贞德仍然是流行的文学与艺术主题,这和19世纪初的政治氛围有关:1815年,拿破仑对抗英国联军的滑铁卢战役的失败,使得人们对在百年战争中英勇对抗英国人的贞德好感度上升。此外,法国人在贞德身上看到了多样可被尊崇的价值,在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复辟时,贞德被保皇党视为保护王权而牺牲的烈士,但是到了1848年二月革命时,贞德摇身一变,成为共和派人士心目中勇敢与平民力量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实无华的《祈祷中的贞德》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的《祈祷中的贞德》是一件来自父亲路易·菲利浦的委托作品,最初国王委托詹姆·佩迪耶(James Pradier, 1790-1852年)制作一件贞德像,但是国王并不满意佩迪耶的诠释,转而要求玛丽亚创作一件新的作品。

早在这件委托来临前,玛丽亚就已经对贞德非常感兴趣,在一封给姐姐路易丝的信中,她写道:贞德的事迹「迷人、单纯又感人至深,这可怜的女孩性格如此的自然,而缺乏浪漫的修饰。」正如前述,贞德带有多样的象征意涵,但对玛丽亚而言其宗教性格是最为重要的,这点也反映在《祈祷中的贞德》上。

这件青铜雕塑确实是件独特的作品,尤其是我们将之与当代其他的贞德做比较时,就能看见作为艺术家的玛丽亚,在构图上如何挣脱传统的图像,而创造了一件极富精神性的雕塑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德梅·佛朗索瓦·艾蒂安·栝

( Edme-François-Étienne Gois )

《战士贞德》( Jeanne d’Arc guerrière )

约 1801-1804 年,青铜

奥尔良殉难广场

首先,玛丽亚对贞德的刻画是相对真实的,为此玛丽亚特地去凡尔赛的历史博物馆观察15世纪的盔甲,并将这些经验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此外,《祈祷中的贞德》并非如当时的法国少女那般留着一头秀发,而是如传说有着男孩般的打扮将头发剪短。我们可将这件作品与1804年由艾德梅·佛朗索瓦·艾蒂安·栝(Edme-François-Étienne Gois, 1765-1836年)创作的《战士贞德》相比,艾德梅·佛朗索瓦·艾蒂安·栝的贞德一手拿剑,一手拿着旗帜,头戴羽毛帽并穿着一袭长袍,衣着的选择上虽然富有美感,但是并非实际一位战士在沙场上会出现的样子。

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出席兰斯大教堂查尔斯七世加冕典礼的贞德》

(Jeanne d’Arc au sacre du roi Charles VII, dans la cathédrale de Reims)

1854年,油画,240cmx178cm

罗浮宫美术馆

另外《祈祷中的贞德》并不是一个崭新的题材,但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借着其独特的构图,让她的贞德看来与众不同。《祈祷中的贞德》中的主角双手抱着长剑,且微微地低下头向上帝祈祷。特别的是,玛丽亚并未透过在构图中,加入与基督教相关的图像(比如十字架)来达成作品的宗教氛围,而是纯粹倚靠贞德的身体语言,传达出一种内敛的宗教性格。我们同样地将这件作品跟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年)的《出席兰斯大教堂查尔斯七世加冕典礼的贞德》比较,安格尔将贞德置于祭坛之上,并在画面中增添了许多与法国皇室与基督宗教相关的要素(国徽、圣像等),贞德手持旗帜仰望上方,仿佛看见了来自天堂的旨意,透过姿势,显露出一种充满傲气的高贵姿态;相反地,玛丽亚的贞德更加朴实,她虔诚却又谦卑的模样,可能甚至不会让观众想到这是位带领法国走向战争胜利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成功艺术家背后的流言蜚语

这件《祈祷中的贞德》在展出时,获得了巨大的赞赏,但是与此同时,酸言酸语与恶意中伤也伴随而来,例如:原接下国王委托的佩迪耶,就曾经公开宣称自己原来的那件作品是公主的灵感来源,也有剧作家以剧本讽刺《祈祷中的贞德》根本就不是由玛丽亚自己完成的作品。艺术史学者玛丽安·史特克斯(Marjan Sterckx)曾对这样的现象提出看法,19世纪初的雕塑家的确会在制作过程中请助手协助(例如灌模),而像玛丽亚有着皇家身份的艺术家,的确不太可能凡事都自己来,但若说玛丽亚并不是自己完成作品,就忽略了艺术史中,艺术家请工作室学徒与助理的协助是常见的事实。

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位法国公主居然是位雕塑家,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本身就很难接受,19世纪初的法国人认为女性应该是温和而柔软,而雕塑家普遍给人粗犷的印象,在刻板印象影响下,部分观众不相信玛丽亚能够做出一件杰出的雕塑,似乎是件可猜想到的事情。所以玛丽亚不因身份限制自己,而能创作出传世至今的雕塑,实在难能可贵。

世人对英雄普遍的想象是昂首阔步、非凡气势与超越常人的存在,但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刻画的贞德,是位手抱利剑、低头祈祷的谦逊军人,这件作品,更能反映贞德这人物的复杂性。与此同时,当我们知道身为艺术家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奥尔良其创作历程后,也能了解到,或许是因为没有接受过学院的正式训练,不被传统的学院图象限制,反而使她的《祈祷中的贞德》独树一格,从众多对贞德的描绘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