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清涧有个红旗沟,曾是“农业学大寨”的典范。

这里常住人口571户1021人,其中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共756人……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资源零散化,成为这个“老典型”发展的三大难题。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贺东升:如何破解难题?我们打破党组织的常规设置办法,以“县委常委+退居二线党员领导干部+涉农部门+两镇党委+13个村党组织”模式探索成立红旗沟流域联合党委。13个村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摒弃“单打独斗”,实现共建共享

“网友们大家瞧,这是我们的天然蜂蜜……”12月3日午后,宽州镇下刘家川村“老蜂王”——村民刘保平开启了自己的“网红时间”。

虽然身体残疾,但刘保平依然乐观。“村里来了很多新面孔,大家为我注册视频账号,送来直播架,还帮我分析如何引流……”刘保平说。

早在20世纪50年代,红旗沟人战天斗地,将昔日贫瘠的土地变为绿水青山,留下“丰厚家底”——高标准农田16278亩,域内产业以马铃薯、玉米种植为主,尤其粉条加工业成为陕西一张亮丽名片。

“针对红旗沟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实际情况,联合党委实施‘135553’流域综合治理战略,探索建立组织联建、事务联商、资源联享、产业联兴、治理联抓‘五联共治’机制,建成集农业、电商、金融、社会服务及研学、实训等于一体的综合党建示范区,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红旗沟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强说。

窑洞炊烟袅袅,村民笑声阵阵。冬日暖阳下,漫步在红旗沟,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着晾晒手工粉条,一杆杆粉条悬挂在竹架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道路硬化了,路灯安上了,村里越来越‘栓正’了!”73岁的村民贺抗美是一名退役军人,正在院里打高粱。他乐呵呵地说:“13个村变成了大家庭,越来越热闹。今年天旱,年轻娃帮我给地浇水,真是好!”

打破区域壁垒,力促融合共进

基层联手,握指成拳。通过联合党委,红旗沟13个村子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建设,实现党的建设、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党建联建促发展、优治理的成效不断凸显,“红旗沟”lP越来越响,新故事越来越多。

——年轻人回来了!下廿里铺镇八斗岔村的霍东东曾在城里开羊肉馆,乘着红旗沟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他返乡创业当起窑洞民宿主理人。他说:“民宿餐饮一年收入近20万元,在联合党委的帮助下,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老品牌玩出新花样!宽州镇上刘家川村村民康应强从1976年开始就加工粉条,后来他瞄准商机,将自家粉条产品打造为“网红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他说:“年纪大了不会玩网络,联合党委不仅帮我们在网上销售,还帮我们对接短剧导演拍摄小视频,如今每天有300多笔电商订单呢!”

——村干部越来越有干劲!“以前针对村里的发展问题,我的思路很局限。有了联合党委,大家围绕共同的主题、项目和目标揭榜挂帅,思路开了,办法也多了!”八斗岔村村委会主任贺强强坦言,联合党委成员每天上山下洼给村民讲政策、教技能,村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不仅能在“家门口”打工,还有集体分红。

“紧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我们聚焦红旗沟粉条、山地苹果等产业,建成红旗沟展馆、水上乐园等公共服务项目9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6个。今年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周国强说。

突破传统边界,激发基层活力

一个新组建的班子,为何能有如此多亮眼成绩?秘诀在于“用人”。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贺东升: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兼任联合党委书记,涉及的两镇党委书记兼任联合党委副书记,另配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

结合《清涧县公务员职级晋升办法》等,清涧吸纳了3名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加入红旗沟联合党委,发挥他们熟悉农业、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清涧县畜牧兽医局原副局长周国强就是其中一员。如今每天守在红旗沟,周国强心里非常踏实。

“红旗沟人呼延震东是清涧第一位共产党员,我们要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如今每天守在红旗沟,周国强心里非常踏实。他说:“抱团发展才有前景,我会积极发挥余热,帮助更多群众。”

不仅如此,联合党委还召集培育66名“能人”凝聚组织合力。

陕西“塬上清涧”电商平台负责人韩永文就是被吸纳的“能人”。今年8月,韩永文成立红旗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村里培养主播。“作为本土企业家,我希望培养更多主播,把红旗沟农副产品卖出去,把这块牌子打出去。”韩永文说。

矛盾纠纷联调等治理联抓制度让13个村子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沟、矛盾不上交”;“两议一公开一评估”闭环管理等联席会议常态化运转机制让13个村子聚众智、议大事……如今,红旗沟13个村子相融互动、协商共治,“朋友圈”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