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向媒体通报厦门这一年的发展成效。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燕添,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主任何东宁,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李刚,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林晓辉,市商务局局长陈颢颖共同出席。

“改革开放这一年”新闻发布会现场。摄/黄智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这一年”新闻发布会现场。摄/黄智亮

“今年以来我们主动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融合,以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一批具有厦门辨识度的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首创试验或复制推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竞争力加快塑造,改革热度平均指数位居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燕添介绍到。

发布会现场。摄/黄智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摄/黄智亮

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科创引擎更加强劲。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实施,构建“科学城研发孵化—产业联动区转化加速”的协同联动机制,高水平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全国首创“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科技集群”全球排名跃升至第72位。

要素配置更加高效。“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到3.0版,撬动金融资金超千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1.4万户。构建多层次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参股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直接采认75项国际职业资格,为国际高端人才在厦就业创业打开便利之门。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大力推广“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平台累计上线政策486个,惠及经营主体超3.6万户,拨付资金49亿元。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和福地,连续5年厦门营商环境全省排名第一,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保持全国第一。

生态保护更加亮丽。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海洋生态修复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出台全国首部环评与排污许可综合管理名录,开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2400个项目节约费用超亿元。

二,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厦门对接联通、相互促进。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厦门空港口岸进出口通关时效全国第一。创新船舶“不停运办证”模式,可为每艘船每次节约成本100万元。

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对接。制定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化解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铁路、空运禁运和海运无人敢运的“出海”难题,节约物流成本70%。重晶石粉海运出口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全国60%的重晶石粉经厦门口岸出口欧洲。落地全国首个“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项目。

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机制不断优化。海丝中央法务区引进法务、泛法务机构超200个,设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涉外海事法庭,累计审理案件2200多件、标的额超264亿元、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利。创新“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模式,中欧班列(厦门)通达13个国家30多个城市。开行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三,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两岸共同产业加快培育。率先对台胞开展船员证书培训,发放证书183本。落地全国首单两岸融合人民币债券。授予金门高粱酒、正新轮胎等台资企业厦门老字号。今年厦金海运快件同比增长74%。

两岸共同市场加快打造。率先全国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牵头推出157项共通标准。出台首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地方性法规,发布实施80项台湾职业资格采认清单。台湾地区输大嶝市场食品通关时间压缩17%,进口商品同比增长131%。

两岸共同家园加快建设。出台首部鼓励台青就业创业地方性法规。实施在厦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政策,惠及台胞近万人、台企近千家。率先全国推出10项台胞台企“高效办成一件事”,近万名台胞在厦生活、就业、支付等方面更加便捷,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更加贴近。

编辑丨黄智亮

校对丨施兴东

审核丨全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