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这个地方给人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寒冷。没错,那种透骨的寒冷绝对不是咱们南方人能想象的。然而,这片冰天雪地的土地曾经让多少强国望而却步?

你说中国离得这么近,为什么没有把西伯利亚揽入怀中?难道真的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其实,这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东西,而俄罗斯学者就给出了5个答案,解开了这个长久以来的谜团。

天寒地冻,如何开发?

先说西伯利亚的地理条件。这个地方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寒带气候占据了大半个区域,别说现代农业发展了,就连基础设施建设都很难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月的大雪封山,气温经常降到零下几十度,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你会不会对这种地方“敬而远之”?尤其是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西伯利亚的土地即便再大,也种不出一颗稻米。

西伯利亚的严酷气候,对中国传统农业来说简直是噩梦。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讲究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西伯利亚这么一片冰雪荒漠,三样一样也不沾边。你说这片地方要靠什么谋生呢?能种庄稼吗?显然不行。那放牧呢?地上铺满了厚厚的雪,牧草都找不到,牛羊恐怕还没吃饱就先冻死了。这样一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当然觉得,没必要去抢这片不毛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这地方人口稀少,资源开发困难。你看,西伯利亚虽说面积广大,但长期以来,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这也不是没有原因,毕竟在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别说外来人口了,本地居民自己都难以长期生存下来。

这种条件下,哪怕是资源再丰富,又有多少人能投入其中进行开发呢?就算有人冒险去开采矿石、伐木取材,结果呢?运输成了头等大难题。毕竟在古代,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严冬大雪封山,哪怕矿产多得发光,也运不出去。

这种天寒地冻的环境,自然让中国古代的朝廷望而却步。古代中国以中原为核心,以温带气候为主要活动范围,发展农业、建立政权,讲求天时地利。西伯利亚这种冰天雪地的地界,连人都活得勉强,又怎么可能吸引中国的统治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的坚盾

除了气候和地理条件,还有一层重要的原因,就是军事上的防御问题。俄罗斯学者指出,西伯利亚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的战略屏障,防止外敌入侵的重要区域。在历史上,俄罗斯对这片土地的守卫极为重视。

其实,早在沙皇时代,俄国就已经意识到西伯利亚的战略重要性,于是开始向这片土地派驻大量的军队。

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在西伯利亚长期存在,并且经过数百年的磨炼,已经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哪怕是一些强大的对手,也很难突破这道屏障。即便中国有了扩张的念头,要想跨越这道防线,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早已在西伯利亚地区布下了大量防御工事,一旦中国军队进犯,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面对俄军的顽强抵抗。

所以,这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俄罗斯早已将西伯利亚纳入其核心战略布局,中国在军事上若想跨越这样的障碍,不仅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遭遇巨大的失败风险。正是这种风险,让中国历代统治者望而却步,最终放弃了对西伯利亚的占领野心。

明文规定的边界

历史上,中俄两国为了争夺领土和权力,不断发生冲突与谈判。在这一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这个条约不仅划定了两国的领土边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对北方领土的进一步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布楚条约》是在清朝时期签订的,这份条约标志着中俄两国正式确定了领土界限。按照条约规定,西伯利亚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正式划归俄国统治,这也从法律上封死了中国对这片区域的主权要求。自此,中国对北方土地的兴趣也大大减弱。

换句话说,西伯利亚虽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对于中国而言,这块土地从条约签订之日起,便不再是中国可以考虑的领土。

当然,这并不是中国单方面的让步。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在清朝初期刚刚平定内乱,国家一时之间无力应对外部的领土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俄国则正处于扩张期,军事实力强大,外交上也处于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签订条约可以看作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军事冲突。而这种条约的约束力,使得中国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未能对西伯利亚提出任何主权要求。

开发之难

西伯利亚虽然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但问题是如何开发。俄国之所以能够较为成功地开发这一地区,除了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

俄国从19世纪开始,大量移民涌入西伯利亚,他们不畏严寒,依靠国家政策和军事支持,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逐步开发矿产、森林资源。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政策,直接推动了西伯利亚的开发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古代中国并没有类似的大规模移民政策。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温暖地区,北方边疆地带往往人烟稀少。

更何况,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普通农民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长期生存。即便有少数冒险者试图迁徙到西伯利亚,他们也很快被严酷的气候和艰难的生活条件打败。

再看资源开发的难度。虽说西伯利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矿产和森林,但要将这些资源运送出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运送资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一下,几百年前的交通工具仅仅是马车或者骆驼,而这些工具在严寒的雪地中根本无法行进,更别提长途运输矿产和木材了。可以说,西伯利亚的资源虽然诱人,但对中国来说,却如同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清朝在与俄国的多次接触中,始终采取了较为保守的外交政策。这种保守的外交态度,使得中国在西伯利亚问题上始终处于退让的状态。

在19世纪中叶,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蚕食了中国在北方的领土。这种外交上的被动局面,最终让中国彻底失去了对西伯利亚的控制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20世纪,苏联的崛起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控制。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在二战后继续强化了对远东地区的掌控。

尤其是冷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双方在边界问题上更是剑拔弩张。中国自然无力顾及西伯利亚的领土问题,只能将目光放在更为紧迫的国内建设上。

参考资料:

“中国将接管西伯利亚和远东”谣言在俄流传,我大使回应 观察者网 20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