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挑剔。任何超过100欧元的商品似乎都在放缓。
——帝霖营销总监Stephen Teeling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众多威士忌品牌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消费者变得更谨慎了”,已成为威士忌业内的深切感受。
据统计,爱尔兰威士忌受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去年其出口量为1490万箱,出口额下降了14%至8.75亿欧元。
不过在如今充满挑战的国际市场,爱尔兰威士忌在不少新兴市场依旧表现强劲。
据Bord Bia的数据显示,爱尔兰威士忌在包括尼日利亚(+59%)、波兰(+21%)、新加坡(+55%)和韩国(+11%)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在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不过,要说爱尔兰威士忌的销量大爆发,还得看19世纪的鼎盛时期。
此时的爱尔兰威士忌高歌猛进,其销量占了全球烈酒销量的近60%,都柏林更是成为了酒友心中的圣地。
在这段黄金时期,爱尔兰威士忌甚至力压苏格兰威士忌,坐上了业内头把交椅。
然而在19世纪中叶,柱式蒸馏器(科菲蒸馏器Column Stills)的出现是爱尔兰威士忌由盛转衰的开始。
柱式蒸馏器可连续操作,效率非常高,但对壶式蒸馏Pot Still有执念的爱尔兰人并不愿意接受这种新型的蒸馏器,坚持使用传统的三次蒸馏以获得口感更柔顺的原酒。
不过,这项发明却受到了众多苏格兰威士忌酿酒厂的欢迎。
进入20世纪后,受大萧条、世界大战和贸易战等的影响,爱尔兰威士忌的销量出现严重下滑,行业加速进入衰退期。
尤其是美国禁酒令的到来(美国是爱尔兰威士忌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更是导致其销量直线下跌。
此时的苏格兰威士忌,通过柱式蒸馏器确保了充足的产量供应,并在美国站稳了脚跟。爱尔兰威士忌的危机加深。
到了20世纪80年代,爱尔兰仅剩两家威士忌酒厂:Bushmills和Middleton在苦苦挣扎。
直到1988年,保乐力加集团收购了爱尔兰蒸馏公司,并给他们提供了财力、营销等方面的支持,爱尔兰威士忌行业才开始出现转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肩负深厚传统的威士忌国度,爱尔兰抓住了机会,大力支持威士忌行业的发展,新酒厂也就开始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到了2023年,爱尔兰威士忌的销量到了近1500万箱,高于2010年的474万箱。这对于曾几乎陷入瘫痪的威士忌产区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复苏。
不过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俄乌战争、税收、消费者支出下降等问题都给爱尔兰威士忌造成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威士忌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呈爆炸式增长。
从澳大利亚威士忌到中国台湾威士忌,甚至以色列威士忌都在迅速崛起,风味也趋于多样化,如果爱尔兰还在坚守着“淡口”不放,难免会被消费者抛弃。
正因如此,从产区复兴的90年代末开始,不少爱尔兰威士忌酒厂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开始朝多样化发展。
比如专心做爱尔兰泥煤的Connemara、想要突破爱尔兰威士忌界限的帝霖等都是风头正劲的种子选手。
与此同时,美国仍然是爱尔兰威士忌的主要出口市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爱尔兰威士忌酒厂的精力都会集中在美国市场。
爱尔兰威士忌品牌McConnell's的首席执行官John Kelly说过:“美国所有酒精饮料的销售量都在放缓,在我看来,这一点很快就会明朗,我期待着非常积极的2025年。”
尽管目前的市场状况不佳,但爱尔兰威士忌已经走出了至暗时刻,得到了越来越多威士忌爱好者的青睐。爱尔兰威士忌的未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