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行业这么多年了,深知所谓的“保护文化,发扬传统”都是嘴上说说,当然仅限于这个行业。

真正的市场,却是极其混乱,乃至于把坑蒙拐骗当成家常便饭,无处不在的陷阱和造假,让诚信丧失殆尽。

究其原因,高端市场被“玩弄”,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自然是一大主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专家被名利所困,或是被市场的浮躁气息所影响,渐渐偏离了学术与公正的轨道。

他们地投身于电视节目的热闹之中,或是频繁出席各类商业鉴定活动,以快速积累个人声望与财富,而忽视了深入研究与细致考证的重要性。

稳定起见,怕毁了自己一世英名,于是乎“宁可看错千件,不可看对一件”成了这些专家的代名词。

有多少民藏宝物就这样被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拍卖群体作为市场的经营者,其目标更是直接指向利润最大化。他们往往利用藏家的迫切心理和市场的不透明性,通过包装、炒作等手段,将某些藏品的价值人为拔高,甚至不惜参与制假售假,以获取高额回报。

在这样的环境下,真品与赝品的界限变得模糊,诚信体系遭受重创,使得众多真心热爱收藏的人深陷迷雾,难以自拔。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乱象还催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些藏家因多次受骗而对整个收藏界失去信心,选择退出;另一些则转而追求短期暴利,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氛围。

而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藏品,在频繁的交易和不当的保存条件下,面临着被破坏和流失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拍卖行之所以倾向于选择中规中矩的拍品,以及那些有着明确来源和传承的藏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样的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吸引高端买家,并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

资本是天然厌恶风险的,于是乎,他们拒绝一切有“风险”的民间藏品。

相比之下,小型拍卖行由于资源有限、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吸引高端买家和优质藏品。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包括尝试拍卖一些来自民间的重器。

这些重器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市场认知度和信任背书,而面临流拍或低价成交的困境。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那些靠前期高额费用维持运营的“零成交”公司,也因此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专家群体与拍卖群体这两大强势力量的夹击之下,中国的精品、重器收藏似乎被推向了一个高端化、精英化的方向,使得普通民众难以触及。这不仅加剧了资源的分配不均,也限制了收藏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发展。

民间藏家,即便手中握有真正的精品、重器,也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话语权和经营权,而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价值体现。这种现状不仅挫伤了民间藏家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真正有价值的藏品被世人所发现和珍视。

如今各大拍卖行裁员的裁员,倒闭的倒闭,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想明白,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