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疑似因被游客投喂食物而变得膘肥体壮的“可可西里网红狼初代目”被一辆大货车不慎压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公路等待游客投喂的狼有四五只,被压死的为其中一只,当时大货车司机发现狼后紧急刹车,但是已经来不及,具体情况还在核实中。该工作人员呼吁,游客不要向野生动物投喂食物,会导致它们失去自主觅食的本领,而且降低对车辆的警惕性,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其实不管是初代目,还是几代目。
只要是投喂的人多了,迟早会吸引更多的狼来到公路边,迟早会有狼被撞死。
初代狼,经常被投喂的时间是2023年10月。
他会向过往车辆摇尾巴,露肚皮撒娇讨食。
有人说这是狼被驯化成了狗,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
很多时候,大家理解的狗性,其实就是狼性。
和普通大众理解的不同,狼群内部的社会结构,并非总是存在高压,也并非总是存在竞争和战斗。
虽然对于陌生的狼,它们通常会直接杀死。但它们会对强者,以及强大的食物给予方表示顺从。
放低身体、平顺狼毛、贴伏耳朵、放低尾巴、颊部摩擦、轻咬贴脸……
狼天性中最基本的表示顺从的动作,被广大网友解读为驯化成了狗,引来越来越多的人投喂,吸引越来越多的狼,也就成为自然。
仅仅一年的时间,2024年10月,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民警就发现,狼开始挑食,依赖人类投喂,最多同时吸引多达12头的狼。
不同的狼,社群大小不同,平均5-11只。
12头狼,差不多1~2群。
也就是说,网红狼基本上拖家带口都来了。
这个时候,多部门呼吁别再乱投喂,提醒大家:
不要破坏生态平衡,避免狼产生依赖性,避免可能投喂带来的自身疾病感染风险。
对此很多人有异议,当初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员所说的话,都能被拿来嘲讽。
不过,我同样持以相似的观点。
生态失衡有大有小,人类历史上诸多巨大生态恶果,都是从不起眼的事件逐渐积累的。
其实相关部门制止,对网红狼投喂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生态、动物、人,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无论是为了生态,为了动物(包括狼),还是为了人自身,都不应该发展成大量网红牵头,形成全网泛滥的大量投喂事件。
很多人不理解,我就投喂一下狼,怎么就造成生态平衡破坏了呢?
咱们就举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吧——
澳大利亚兔灾。
1788年1月20日,随着英国第一舰队到达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有了第一个英国殖民地的同时,也带来了7匹马、29只羊、74头猪、6只兔子和7头牛[1]。
1827年,人们发现殖民地的兔子变多了,并且登上了报纸。此时农场里的兔子数量,已经从最初的6只,增长到了成千上万的数量。到了19世纪中期,农场里的兔子的数量就达到了巅峰。
兔子数量的增长,符合典型的先指数,后S曲线增长趋势。
也就是说,农场里的兔子从6只增长到自然瓶颈上限,仅仅用了几十年。
不过一开始,兔子并没有真正的称霸澳洲。
一来,大多数兔子圈羊在农场内。二来,即便有偶尔逃出农场,也并不一定能有机会发展壮大。
因为澳洲本土的猎食者虽然很弱,但袋狼这样的掠食者也不是吃素的,遏制住了兔子的野蛮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
19世纪中期以后,殖民者为了遏制袋狼袭击羊群,进行大量捕杀,几十年就把袋狼霍霍了个干净。
1930年,最后一只袋狼被卖到动物园,最终落得个被冻死的悲惨下场[2]。
后来人们才知道,袋狼其实是给澳洲野狗背锅了。
而澳洲野狗,其实也是随着早期人类而来的入侵者,来源于5000年前的家犬,极有可能起源于东亚。再网上推,他们也是狼的后裔。
总的来说,19世纪中叶,猎食者被打压后,兔子就彻底疯狂了。
当然,澳洲兔子的泛滥,还和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Thomas Austin)推波助澜有关。
早期澳洲的兔子虽然变多了,但主要都是圈养。奥斯汀所在的地方,一开始也没有兔子。为了满足自己打猎的乐趣,他让侄子带回了24只兔子。这24只兔子最终在当地泛滥成灾[3]。奥斯汀事件后,许多其他农场将兔子放归野外,促进了澳洲兔子的泛滥。
虽然奥斯汀的影响很大,但其实他并不是始作俑者,在之前就庄园为了猎兔放出了兔子。而且,兔子在之前就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有兔子逃到野外也在所难免。
不过有趣的是,2022年,一项基因组数据研究证实,澳大利亚野外的兔子种群完全是奥斯汀引进的兔子的后代[4]。
个人推测,很有可能是奥斯汀的兔子赶上了好时候,在澳洲本土掠食者被打压的关键时机,来到野外先发制人,占领种群优势,最终战胜了更早一批到来的兔子。本质上还是先有了兔子泛滥,奥斯汀的兔子才有了更大的机会。
兔子泛滥后,尽管殖民者常常猎杀兔子取乐,每年猎杀数量达到200万,但并没有对兔子的种群数量产生任何明显的影响。
到了19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兔子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0亿只,超过人类的数量,创下有史以来世界上哺乳动物传播最快的记录。
数量巨大的兔子对澳大利亚生态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兔子首先会耗尽天然牧场的植被,然后会消耗木本植物,包括小灌木、树叶和树皮。
栖息地被破坏,间接造成了大量澳大利亚本土动物的灭绝。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澳洲来说,可以说是兔子过境,寸草不生。
这背后的始作俑者何尝不是英国殖民者自己
即便是今天,现代澳大利亚人利用各种办法来遏制兔子的繁衍,兔子依旧有着数亿的规模,超过澳大利亚人口的10倍。
生态平衡没有被破坏的时候,你不知不觉。真的到破坏严重的时候,那就是拯救不急。
这里强调一下,以上的极端案例,仅仅只是展示生态严重失衡的恶果。不要无端认为,我表达是投喂可可西里的狼,等于可可西里兔子会泛滥。
喂一下狼≠兔子泛滥。 喂一下狼→长期喂狼→多人喂狼→群喂群狼→全网泛滥=生态失衡。 网红狼事件,是发展到群喂群狼,才被多部门制止。 另,兔子泛滥是我举的典型例子,而不是生态失衡只有兔子泛滥,也可能是狼群泛滥,以及其他不被人察觉的一些珍稀动植物受到威胁、破坏。 无人知晓的个体事件,的确没啥。但已经形成群体模仿的,没有制止,只会进一步扩大。 对待脆弱生态,一定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态度。
咱们把话题回到可可西里网红狼身上。
狼被人类投喂,不再捕食当地植食性动物;又或者狼群过度增加,投喂人后来变少了,狼对动物大量捕食。可可西里作为高寒气候,本身植被稀少食物链的破坏,当然可能会对当地植被造成破坏。
你可能会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应该很强吧,投喂下狼,怎么就搞破坏了?
这个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谈。
首先,可可西里气候寒冷,植被稀少,还生长缓慢。
由于很少人类踏足,这里的珍贵野生动物还不少。
生态平衡本身就十分脆弱,长期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其次,即便对于一个较好的生态系统,也有比较脆弱的时候。
美洲兔与加拿大猞猁种群数量的波动图,是一个经典的生态学案例[5]:
我们可以看出,兔子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总是呈现一个同涨同落的过程,而且猞猁的数量总是稍微落后于兔子。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每个高峰,尤其是1860~1870之间的兔子种群高峰。如果在这个时候人类捕捉猞猁,使其种群数量显著减少,这个生态系统平衡就很容易被打破。
总的来说,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是从不知不觉开始的,往往从量变到质变。
为了防范于未然,我们必须从小事上就做好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网红狼撞死事件,当然会有很多人讨论和关注狼本身,甚至单单网红狼这个个体。
狼终究是无辜,是不幸的,但这个事件背后的法则,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再聊点关于生态的一些非主流观点:
有很多人往往通过宏大叙事来表示,人类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行为就是自然行为,不应该干预。或者认为,某些人工干预远远不及大型自然灾害下的生态问题,所以人的干预没什么的。
这两个问题,都相当的诡辩。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衍生出来的就是,既然你认为人工干预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你还要不要治理环境,治理生态,治理温室效应?
俗话说越强大责任越大,举例数据:
- 全世界80亿人口,碳总量是0.06 GT C(G吨碳总量的缩写,即10^12kg),也即6000万吨碳总量。然而所有野生哺乳动物的碳总量为0.007 GT C,不到人类碳总量的1/8。人类能源功率,大约相当于接受太阳辐射的1/10000,所有脊椎动物加起来都远远做不到。
第二给问题,地球上的五次大灭绝事件,还是自然事件呢!
未来太阳化作红巨星,地球毁灭同样是自然事件。
原本各种各样的话题,各种各样的概念,是有大有小,有轻有严重。
应该划出条条框框来讨论讨论的,就不应该混为一谈。
参考
- ^https://trove.nla.gov.au/newspaper/article/13751197/1383386
- ^Linnard, Gareth, and Stephen R. Sleightholme. "An exploration of the evidence surrounding the identity of the last captive Thylacine." Australian Zoologist 43.2 (2023): 287-338.
- ^Krogh, David. "Biology: A guide to the natural world." (No Title) (2005).
- ^Alves, Joel M., et al. "A single introduction of wild rabbits triggered the biological invasion of Austral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9.35 (2022): e2122734119.
- ^http://www.globalchange.umich.edu/globalchange1/current/lectures/predation/predation.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