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平按:今天本写了首小诗,但推了几次,都不成。自我检查半天,还是不得要领。只好作罢。这篇是旧作,《聂作平的黑纸白字》曾经推过。重推吧。炒冷饭。

说到告密,大凡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咱们那可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随便举两个例子吧。比如被影视吹捧为汉武大帝的刘彻,他在位时,因财政困难,遂实行算缗。算缗,也就是让老百姓自报财产,并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征税。

如果隐瞒不报或少报,朝廷鼓励互相揭发。凡揭发属实,被告者财产全部没收并处徒刑,而揭发者将分到财产的一半。这称为告缗。

在鼓励全民揭发的政策下,四海之内,到处都是一双双灼灼然似贼的告密者的眼睛,以致于史称“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产阶级以上的,几乎都遭到了告缗。

再如史上惟一女皇帝武则天,此人似乎还算有能力并有胸襟之人,但大跌眼镜的是,也就是在她统治时期,在京城设置了类似于举报箱的铜匦,鼓励告密。

并且,还下令地方官员,凡是要进京告密的人,地方官不仅不能过问详情,还得派驿马送到京城。告密有功的“高者蒙封爵,下者被赉赐”。

当然,与明朝比起来,汉唐的告密又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有明一代,厂卫横行,诏狱常兴,天下人大抵生活于高压与恐惧之中,纵使高官大吏,也不能幸免。

朱元璋利用高见贤、夏煜、杨宪等人,“以伺察搏击为事”,专门“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宋濂乃开国文臣之首,有一天朱元璋忽然问他,昨晚你在家喝酒没?有客人吗?吃了什么菜?

宋濂不知朱元璋之意,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听了,满意地笑着说,“是的,看来你没骗我。”说着,拿出宋濂前一晚宴客时众人的座次图。

国子监祭酒宋讷被人诬陷,吏部令他退休。朱元璋察得实情后,处罚了诬陷者,宋讷留任。

不过,对宋讷这个被冤者,朱元璋也暗地派人监视他。之后的一天,宋讷上班时面带怒容,监视他的人竟把宋讷当时的表情画了下来,密呈朱元璋。

朱元璋把他找丟责问,你昨天为什么生气?

宋讷惊惧之极,回答说,昨天因为有诸生把茶器打烂了,所以我生气。可陛下您怎么会知道?

这个书呆子宋讷,压根儿就不知道他身边到处都是告密者的眼睛。

钱宰是元朝时的大儒,也是吴越王钱俶的后人,名气很大。朱元璋登基时,钱宰已老,朱元璋为装点门面,把他请到京中作国子博士。

有一天,钱宰写了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相当于发了点小牢骚,说自己每天上班太忙,想痛痛快快地睡个懒觉也不行。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一见面就说,“昨天你写的好诗啊。为何要诬我嫌你上朝迟了?不如把嫌字改成忧字吧。”钱宰大惊,忙下跪谢罪。

但朱元璋还是不满意,恨恨地说,”我现在就把你放回去,你回去好好睡你的大觉吧。“

对这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告密者,朱元璋评价说,”惟此数人(指负责告密工作的高见贤等),比如恶犬,则怕。“

开国之君的作派,显然会影响后来的继承者。朱棣时代,告密更上层楼。朱棣锦衣卫之外,又新设东厂。这些职业告密者遍布天下,“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

有时候,告密者大概实在没什么新鲜东西报告,连人家家里商量柴米油盐甚至两口子敦伦云雨的情景也报上去,宫中把这些事作为段子笑谈。

《明史》作者感叹说,”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也……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于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明朝末年,告密更是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行为。魏忠贤当道时,遵化知州耿如杞进魏忠贤的生祠时没有下拜,被人告发,下狱论死。幸这好由于还没执行魏忠贤就倒台,才捡得一条命。

魏忠贤倒台之前两三年,全国性的恐怖政治已然形成:四个朋友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喝高了,大骂魏忠贤,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吭声。这时,东厂特务破门而入,当即把四人抓到魏忠贤处。骂人者被剥皮,不敢吭声者受奖。

史书称,当时“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僇(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好玩的是,原本属于草根、属于被告密的张献忠,等到他大权在握时,他也十分快活地享用告密的快感。

张献忠攻占成都后,派出细作深入民间,凡偶语触及者皆处死。一夜,有两夫妇在床上闲谈,其夫斥责妇人说:你说的都是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

细作探听到后向张献忠汇报,张献忠笑着说,他说的张家长李家短,就是我张家要胜过自成的李家之兆也。

我的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