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加快农业智能装备进程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 马越 通讯员 郑晓晨)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农民田间劳作一把汗、满身土,一垄一垄修葺、收割。而文安县有一批农民,种着几百上千亩的地块,喷药用无人机,播种、收割的大型收割机用电脑确定点位,线路笔直、间距适中,实现了“无人驾驶”。

文安县国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管理、优化服务,逐渐实现了农业机械播种、植保、收割、秸秆处理“一条龙”,服务范围覆盖文安县、霸州市、任丘市及天津静海区等地,年服务耕地面积18.5万亩。

2021年,是该合作社迈向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一年,合作社获得政府扶持资金100万元,无人机、大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免费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称得上“如虎添翼”。无人机遥控飞行距离几千米,喷药一次载运量40公斤,通过电脑系统标注四个角,几分钟就能完成40亩地的工作量;再次装药后,可严格按照上一次结束点位,继续作业。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确定后两个端点、行距、间距,可以在田间笔直作业,施肥、除草、收割,不需要人工驾驶,伤苗率非常低。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我市坚持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稳步开展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引进、示范等工作。依托项目实施,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当前累计完成农机深松耕项目500多万亩,促进智能监控、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装备的增长。全市1300余台作业机具安装农机作业监管终端,实现远程信息化监控管理。从2017年开始承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项目累计资金1700万元,实现农机、农艺、信息化深度融合,补齐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在精准施药、精准施肥、高速精播、高效节水灌溉、籽粒收获等作业环节的短板,推进“互联网”+农机装备进程。

我市瞄准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装备,围绕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等科研方向,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着力开展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工作。我市大城津锡、霸州海宝、固安欧朗斯、廊坊神农等多家企业正开展智能装备研发工作,涉及大田耕整地、农作物播种、设施农业检测、远程控制等多个方向。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市域内企业申报农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机器人+”应用“揭榜挂帅”需求榜单等,促进省内优秀智能装备沟通交流,加快我市农业智能化步伐。目前,共申报“食用菌控制生长环境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鲜秀珍菇分级筛选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智能驾驶仿生深松机深松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等3个农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和“5G智能食用菌项目”“科技助农”“固安兴芦智能机器人温室生产全产业链”“农业智能深松机器人”等4项农业领域“机器人+”应用“揭榜挂帅”需求榜单。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霸州市海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项目局及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在霸州市启动了2024年“大豆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重大科技任务,课题经费1250万元。目前已研发大豆种子处理设备、大豆精密播种机、大豆收获机等现代农机装备。

我市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助力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方面组建优质培训师资库,将专业知识娴熟、培训经验丰富、实践操作技能强的土专家纳入师资库,有效补充了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创新培训模式,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模式,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11天+32线上学时”高素质农民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形式,通过“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理论课堂+田间地头+参观考察”等创新培训形式,就地就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