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30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
“一网互认”让看病更高效
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回应群众诉求的惠民之举。
今年,省卫生健康委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共享互认平台是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保障,全省加快搭建省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打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技术联通。
大数据赋能 加快推进平台建设
12月12日,患甲状腺结节的王先生,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由医生开具检查单后,到影像科做了颈部CT增强扫描,影像即刻通过医院PACS系统以原始文件上传至报告中心。半小时后,完成报告书写和审核生成的报告单,发送到报告提取自助机和院内HIS系统,同时也上传到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前置机。次日零点,含有王先生影像报告的2180份检查检验结果,全部汇聚到贵州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
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实现高效集成、传输、共享模式,背后是省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强大的技术供给与支撑。
2023年6月,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完成了需求调研、标准编制、设计研发、系统部署等工作。2023年底,贵州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正式启用,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包含监管大屏、监管门户、与市(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省级医疗机构互联对接等主要功能模块,并给各市(州)卫生健康局、省级医疗机构开放管理账号。通过多轮次技术培训和调度督导,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按期接入共享互认平台,为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打造一个稳定高效的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
“我院采用省级统一客户端,保障了数据的高效传输和技术对接,保证了一线医生调阅信息的准确性和通畅度,系统建设以来,共调阅47124项次,互认数20452项次,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重复检查检验负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信息中心综合科科长王康说。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积极推进院内共享互认环境建设,今年2月,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建成并完成与省级平台对接。
系统规划 从试点先行到广泛覆盖
在铜仁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门诊,江口县居民陈女士就诊时,医生工作站自动弹出提示信息,患者之前在其他医院所做的检查结果信息详细列出,医生查看原始检查影像资料并结合患者实际身体健康状况便为她开具了治疗单。“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看病既省心又省钱。”陈女士感慨。
“只要患者有30天以内的相同检查项目,系统就会自动弹出窗口,供医生选择是否互认。”铜仁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医生彭得森说。
作为首批与省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对接试点之一,铜仁市率先建成了市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并实现了全市3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省级互认平台。
为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与省级互认平台互联对接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部署推动市(州)级区域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建设。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部署了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汇聚,省、市(州)级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信息化建设,科学设计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应用场景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省级共享互认平台建设与各市(州)共享互认平台、省级医院互联对接。
打破信息孤岛 实现“一网互认”
全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了全省跨区域、跨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临床医生工作站通过省级、市(州)级共享互认平台,可有效支撑市(州)级区域内、跨市(州)、跨机构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含原始影像DICOM文件)的调阅查看,支持开单时智能提醒和主动调阅两种模式场景应用。
目前,全省共307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接入省级平台,基本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院间互联对接和检查检验报告调阅共享,解决了各医疗机构间信息孤岛问题。今年1月1日至12月18日,全省通过平台共享调阅1093.63万项次,互认738.60万项次,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就诊效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持续优化完善共享互认平台功能,深入推进全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跨区域共享互认,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廉筠 任洪召 余俊飞 胡家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