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量子计算在某些问题的处理能力上相比于经典计算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计算技术,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超导方案因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目前备受关注。

本次直播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晓波教授,讲解超导量子计算的现状及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并介绍我们在该方向上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本文根据该直播内容整理而成。

超导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

超导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依托于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利用超导材料的独特性质来实现量子比特(Qubit)的操作和量子信息的处理。在超导量子计算中,量子比特的状态不是经典比特的0或1,而是量子态的叠加,允许它们同时存在于多种状态之中。这种叠加状态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巨大的计算空间,使其在理论上能够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速度远超传统计算机。

超导量子计算系统通常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电感(L)、电容(C)和约瑟夫森结(J)构成,形成LCJ电路,也就是所谓的LCJ谐振子。约瑟夫森结是一种特殊的超导弱链接,它在超导电路中引入非线性,使得电路能够表现出量子力学的特性。通过精细调控这些电路元件,可以实现量子比特的精确操控,包括量子态的初始化、量子门操作以及量子态的读取。

量子比特的操控依赖于精确的量子态控制,这要求对每个量子态的扰动低于单量子水平。在超导量子计算中,通过调整电脉冲来控制量子比特,实现量子逻辑门操作。这些操作必须足够精确,因为量子态对外界扰动极其敏感,即使是微小的电压波动也可能导致错误。

在量子计算领域,有两个最基本的参数,一个是错误率(Error rate),一个是量子比特(Qubit)的数目。只有把错误率降下去了,把量子比特的数目提高了,才能真正让超导量子计算有用起来。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它可以操作的空间是随着比特数的指数增加的。

然而,超导量子计算的过程中,存在比特之间互相串扰、量子态泄露以及量子门操作错误等一系列挑战,,要在增加比特数目的同时降低错误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科学家们也正在这一方面进行不懈努力。

超导量子计算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发展超导量子计算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阶段——实现量子优越性、构建专用的量子模拟器和实现通用计算量子计算机

在超导量子计算的初期,研究者们的主要目标是展示量子计算的优越性,即在特定问题上量子计算机能够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实现对量子比特(Qubit)的高精度操控,并在实验中验证量子力学的非经典特性。谷歌的“悬铃木”处理器和中国的“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是这一阶段的代表,这也是目前唯一在超导这个体系里面展示了量子优越性的案例。然而,这两个算力设计的问题非常巧妙,它们并不具备实际的应用场景,而是纯粹为了展示量子计算机在处理特定问题上的速度优势。也因此,我们有了第二阶段的目标。

在第二阶段,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学界称为NISQ。目前,学界提出来一些比较厉害的算法,比如Shor算法可以解密码,Grover算法可以加快搜索的速度,这让大家对量子计算的应用有了更多的信心。而这些算法要真正运用的话,就需要一台可以任意多次操作每一个比特的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

而这就是我们第三阶段的目标,即构建一个能够执行任意量子算法的量子计算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目前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能看到的极限是将量子计算的错误率降到千分之一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量子纠错。量子纠错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冗余的量子比特来编码单个逻辑量子比特,以便在不破坏量子系统的叠加和纠缠特性的情况下检测和修正错误,从而降低错误率,为建设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超导量子计算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技术和理论难题,要真正实现超导量子计算的应用,它的难度是极其高的。只有把几个关键的点都做上去,才能实现量子计算整体性能的提升。

发展超导量子计算的举措:

一、降低双比特门的错误率

正如上述描述,发展超导量子计算一方面需要提升比特数,一方面需要降低量子门的错误率。量子门包括单比特门和双比特门,单比特门的操作相对简单,将错误率降低到万分之一也是可能的,而双比特门的操作较为困难。目前,全世界只有不超过十个课题组实现双比特门百分之六的错误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展了非绝热的做门方法,在提升做门速度的同时,减少量子泄露。

二、发展耦合比特技术

耦合比特技术关注如何精确控制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更复杂的量子操作和算法。我们组在国内最早做出了耦合器,在实验中实现了高保真的量子门操作,错误率降至千分之二的水平,这是一个显著的成就。

三、实现高保真的读取

为了实现量子优越性、进行量子纠错,量子的读取必须做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必须是单发的,每读一次不能有太多冗余。在这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实现了非常高的同步读取的保真度。

四、随即线路采样

随机线路采样用于测试和验证量子处理器的性能。它将所有量子比特一起通过单比特门和双比特门进行操作,其中门是随机选择的。通过运行多层这样的量子门(每层包括一次单比特门操作和一次双比特门操作),对量子系统进行采样,采样结果将服从一个特定的分布,如果量子门操作正确无误,采样结果将符合预期的分布。如今,随机线路采样已经成为衡量量子处理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工具了。

五、实现多比特纠缠

除了随机线路采样,多比特纠缠也能展示量子处理器的性能。纠缠是量子物理中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它允许量子比特之间即使相隔很远也能瞬间影响彼此的状态。在超导领域,随着错误率降下来,多比特纠缠在整个量子计算领域会呈现加速的趋势。在祖冲之2号上,我们将比特纠缠的数目提高到了51个,最近我们也实现了将近100个比特的纠缠,相关成果很快就会发表。

适合超导量子计算的公认纠错方案:

量子纠错有很多方案,但是学术界公认适合超导量子计算的方案是表面编码。所谓表面编码就是编码基于平面连接的量子比特,它不需要立体的连接,这样的情况下,表面编码能够通过使用一定数目的物理量子比特的冗余,降低逻辑量子比特的错误率。实现表面编码有三个关键的步骤。

表面编码的第一步是展示其在最小规模上的可行性。这通常涉及到构建一个包含少量量子比特的二维晶格,并实现码距为3的编码。码距3意味着每个逻辑量子比特由多个物理量子比特编码,通常以三角形或其他几何结构排列,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验证表面编码能够按照理论预期工作,即能够检测并纠正单个量子比特的错误。

第二步是验证增加码距的意义,也就是验证随着码距的增加,量子计算的错误率是降低的。谷歌刚刚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证明,随着比特数目的增加,码距的增加,量子计算的错误率是降低的,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事情。

表面编码的第三个步骤是大规模扩展物理量子比特数目,实现错误率低得多的逻辑量子比特。第三步的目标是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这要求表面编码能够扩展到成千上万个物理量子比特,同时保持逻辑量子比特的错误率在极低水平。

表面编码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量子纠错方案,其实现步骤体现了从理论验证到技术实现,再到大规模应用的逐步发展。目前,祖冲之3号在展示量子优越性的处理上面,基本达到了第二步的水平。

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的良性竞争:

量子计算在不断发展,经典计算机也是在不断发力的,二者之间存在良性的竞争关系。2019年,悬铃木号通过解决随机线路采样问题,宣称在600秒内完成了一个任务,而当时最强的经典计算机需要1万年,这一成就标志着量子优越性的实现。然而,经典计算并未停滞不前,2021年我国科学家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算法获得哥德贝尔奖,从而削弱了量子计算的绝对优越性。然而,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之间并非互相替代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在一些特定领域,经典计算机依然具有优势。

未来的量子计算:

目前,学界讨论AI for science与science for AI,量子计算和AI双方对各自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从事理论研究或实验工作的人员认为,量子计算很可能在AI领域取得一些突破。如果通用容错量子计算能够顺利实现的话,最终可能会拥有一台出色的量子计算机,用来加速AI的某些部分。不久前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证明可以用现有的AI手段来优化和调控量子计算机。所以AI与量子计算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两者结合到一起,会产生“1+1>2”的效果。

总之,超导量子计算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超导量子计算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由于微信公众号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墨子沙龙的推送。为了不与小墨失散,请将“墨子沙龙”设为星标账号,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转载微信原创文章,请在文章后留言;“转载说明”在后台回复“转载”可查看。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墨子沙龙”有工作人员就各种事宜进行专门答复:各新媒体平台的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mozi-meiti”;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mozi-huodong”。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倡导、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墨子沙龙面向热爱科学、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通过面对面的公众活动和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希望让大家了解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最先进的科学思想,探寻科学之秘,感受科学之美。

墨子沙龙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及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主办,受到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支持。

关于“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