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禁言到开放关注,再到禁言和清空粉丝,吴柳芳的遭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流量平台的活色生香的浮世绘。

在这个过程当中,吴柳芳无疑是一枚棋子。

她为了迎合流量平台而编织流量的乌托邦,却又因泡沫的被戳破而跌落尘埃。

可以说,透过吴柳芳的种种遭遇,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流量平台与MCN机构之间的孪生关系以及由此所造就的对于创业者的伤害。

当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开始走向深入,特别是当流量模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到尽头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还沉醉于流量编织的茧房里,却始终都不去寻找流量之外的发展模式,那么,吴柳芳的荒诞剧,或许将会一遍又一遍地再度上演。

因此,我们在观察吴柳芳事件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是一味地看到MCN机构的流量造假,还应当看到给这样的MCN机构提供给养的流量平台埋下的隐患。

说到底,吴柳芳以及其背后的MCN机构依然还是在迎合流量平台的喜好,依然还是在迎合流量平台的算法机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吴柳芳何以会输出类似擦边的视频,吴柳芳背后的MCN机构又何以不惜顶风冒险去构造虚假粉丝呢?

因此,吴柳芳事件,更多地让我们看到的是,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唯流量至上的发展模式,必然会走入到死胡同的必然规律。

无论是在PC互联网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几乎是所有的玩家们都绞尽脑汁争夺的焦点。

在那些流量巨头们看来,它们之所以会追求流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了巨大的流量池之后,便可以进行收割,进行商业化的变现。回顾诸多互联网玩家们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们都是与流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尽管流量的聚集以及流量的商业化,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头的崛起,但是,一味地以流量为终极追求,依然导致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弊端。

无论是基于流量的数据算法所导致的信息茧房,还是基于流量所构筑的封闭系统,无一不再向我们展示着这一点。

说到底,流量的机制,最终导致了大型平台的崛起,而流量本身却最终成为了牺牲品。

吴柳芳,恰恰是流量机制的问题和弊端在新的时期最为重要的表现。

一方面,吴柳芳为了获得流量和关注,生产出来了后来被判定为擦边的视频,另外一方面,吴柳芳又陷入到了流量平台预先为她设置好的牢笼之中。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使然。

因此,当吴柳芳的事件再度甚嚣尘上,我们需要关注的,并不仅仅只是吴柳芳所在的MCN机构的违规刷粉行为,还应该更多地去关注MCN机构刷粉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说到底,MCN机构之所以会刷粉,还是为了延续流量平台的流量思维,还是为了迎合流量平台的喜好。

事实上,商业上的实践,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所谓的流量,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那么,在这样一个由流量所营造起来的虚假的理想国里,究竟谁才是最后的受益者呢?

毫无疑问的是,承载这些流量的平台们,才是最后的受益者。

凭借着这些流量,大型的平台们可以获得资本的关注,可以以此来赢得资本市场的好感,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延续资本和流量共舞的俗套的剧情。

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型流量平台的估值被做大,随着资本投入,它们便可以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继续地获得流量,以此来延续以流量和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除了资本和流量的俗套的剧情之外,大型的流量平台们还会穷尽脑汁想出流量变现的方式和手段,并且美其名曰叫做商业化变现。

说到底,这些大型的流量平台们还是将流量当成了可以收割的存在,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收割来找到自己可以变现的方式和手段。

透过吴柳芳,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吴柳芳的流量的泡沫并未被戳破的话,那么,下一步,她必然会走向以直播带货、广告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流量变现的道路上。

从表面上来看,吴柳芳找到了以流量为主导的变现的模式,实现了个人的成功。

从本质上来看,吴柳芳以及吴柳芳背后的那些流量,依然还是会走入到流量平台预先设置好的陷阱之中。

当吴柳芳无法再获得流量,当吴柳芳无法再延续预先被设定好的流量发展的模式,那么,她的发展还是会走入到以往的她的前任们依然会走入到的死胡同里。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吴柳芳们本身也是大型流量平台们围猎的对象,在大型流量平台们的眼中,她们同样也是流量,只不过是体量较大的流量而已。

互联网的发展,业已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唯流量至上的发展模式,必然会走入到这样那样的怪圈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国家对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的提倡,我们才看到了国家对于流量平台监管的深入。

说到底,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唯流量至上的发展模式,非但会给流量的个体带来伤害,甚至还会对整个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影响。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以互联互通为主旋律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看到了吴柳芳事件的发生和出现。

何以至此?

说到底,还是大型的流量平台没有放弃流量的思维,没有真正回归到实体,回归到产业的初心和使命,它们仅仅只是为了单一平台的利益,它们仅仅只是为了赢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来固执地坚守着业已与国家大政方针相悖逆的事情。

可以说,吴柳芳事件的持续发酵,彻底为我们打开了流量的潘多拉魔盒,彻底让我们看到了大型流量平台们为了流量放任以MCN机构的不合规行为的泛滥,

这样一种行为,非但违反了互联网行业互联互通的大方向,而且还违背了国家对于大数据杀熟以及算法向上、向善的大方向。

如果放任吴柳芳事件的发生和出现,如果放任大型流量平台不断地垒砌高墙和壁垒,那么,互联互通非但会付之东流,甚至以往我们所看到的诸多互联网行业的乱象,同样将会再度发生和出现。

吴柳芳,再度打开了流量的潘多拉魔盒,它再一次告诉我们,互联互通的任重而道远,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唯流量至上的模式对于个体,对于实体产业所带来的冲击和伤害。

结语

当由流量所引发的荒诞闹剧在吴柳芳的身上,再一次出现,我们看到的是,流量的潘多拉魔盒再一次被打开。

值得警惕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和出现,是在国家主导的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和出现,是在国家主导的算法向上、向善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透过吴柳芳,我们看到的是,大型的流量平台为了流量的一系列的非正常操作的出现,我们看到的是,大型的流量平台一味地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给个体和产业带来的伤害。

吴柳芳,再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任重而道远,清除资本裹挟和操纵,日渐紧迫和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