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两个月前的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注册资本也是100亿元。这两家企业都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2个月时间,新设立了两家百亿央企。

这代表了最近几年来的一个趋势——大量央企密集成立。2020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成立。2021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物流集团先后挂牌成立。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央企重组为新的央企,比如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为中化集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和中国华录,鞍钢重组本钢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央企之外,各地国企也是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11月19日,财联社在《城投掀起产投子公司组建热潮,3个月近150家横空出世,投资风险怎么看?》一文中披露,据企业预警通的最新统计,近3个月来,全国新成立的国企超过1.1万家,名称中带有产业的有759家。这些地方国企涵盖了商务服务业、科技研发、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

当然,国企的扩张并不单纯体现在新建国企上,还表现在国企收购民企上。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统计,2018 年至 2021 年,国企收购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 21、40、49 和 41 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国企密集成立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能够减少内卷。央国企具有垄断属性,不用像私企那样拼命竞争往死里卷。

二是,央企进入更多集约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的产业之后,通过国有资本的强劲实力,能够快速做大做强整个产业。

此外,今年新批量成立的地方国企,还带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化债”。在国家用明债置换城投暗债的同时,各地陆续成立1万多家国企,毫无疑问,这其中的大棋布局了两大化解城投债务危机的大招:

第一招是"缓"。10万亿元明债置换暗债,意图是将即期的债务风险推延至远期,同时用低息专项债券降低城投隐性债中的高息借款,在延期还本的同时降低付息的压力。

第二招是“还“。用投融资平台转型,以及通过新增的大量国企,挣钱还债。

大量央国企成立的挑战在于从直接竞争方面看,由于国企凭借行政机构给予的显性和隐性资源优势,明规则与潜规则的全方位保护,令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然劣势,因不公平竞争而处于不利地位,这将对市场公平竞争构成严重挑战。

另外,由于国企的管理人员任免权、职工的招聘权高度集中并缺乏公开性与透明性,二代烟草、三代石油、四代电力的近亲繁殖现象将愈演愈烈,体制内与国企之间的利益输送现象将更为严重,对社会清正廉洁将与公平公正构成挑战。

最为突出的是就业形势将愈加严峻。中国城镇就业的80%以上、新增就业的90%都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国企的扩张必然将导致民营企业的收缩,同时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势必将进一步增加就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