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各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部分不良机构浑水摸鱼,尤其是在退费环节,套路重重。

拖延战术是不良机构常用的手段之一。当学员提出退费,工作人员便开始打太极,今天推明天,这周推下周。一会儿称领导出差不在,一会儿说财务流程繁琐,需排队处理。在漫长的等待中,学员的耐心被逐渐消磨,部分人不堪其扰,只能无奈放弃退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置苛刻的退费条件是另一个套路。报名时,机构对退费条款含糊其辞,等到退费,才发现合同里布满陷阱。比如要求学员扣除高昂的所谓“服务费”“教材损耗费”,即便课程未开始,也以各种名义扣除大半费用。还有些机构规定,学员必须完成一定课时才能退费,可实际安排的课程时间与学员冲突,导致无法满足退费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偷换概念也是不良机构的惯用伎俩。工作人员会在沟通中误导学员,将原本清晰的退费政策歪曲解释。比如,将退费金额解释为扣除多种不合理费用后的剩余部分,让学员误以为只能拿到很少的钱,从而放弃退费。更有甚者,以“转课”“升级服务” 等借口,诱导学员放弃退费,声称这样能获得更多利益,实则是为了挽留住学员的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套路,学员要保持警惕。报名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退费政策有清晰了解;缴费后,保存好一切相关凭证与沟通记录。若遭遇不良机构的退费套路,不要轻易妥协,可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让不良机构的套路无所遁形,才能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