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和小黄鱼是名字比较接近的两种鱼,而且从类别来看,二者也是非常接近的,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的目、科还有属都是相同的。然而,虽然有很多地方相似,大黄鱼小黄鱼并不是同一种鱼,除了种的区别之外,二者在外观、分布以及肉质等方面都有些不同之处,因此要区分它们要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黄鱼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弧形;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尖,侧扁,具发达的黏液腔。吻钝尖,吻长大于眼径;吻褶完整。不分叶;吻上孔3个,细小,不显著,有时消失;吻缘孔5个:中吻缘孔1个,圆形,较显著,位于吻缘上方,侧吻缘孔4个,呈裂缝状。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而隆起,大于眼径。眼上骨较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呈长椭圆,位于眼前缘。口前位,口裂大而斜。下颌略为突出,缝合处具有一瘤状突起。上颌骨向后几伸达眼后缘下方。齿细小,尖锐;上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前侧数齿最大;下颌齿2行,内行齿扩大;下颌缝合处瘤状突起的后面2齿较大,齿尖向内;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唇厚、光滑。舌游离,端部圆形。颏孔6个,细小,不显著。无颏须。鳃孔大。鳃盖条7,具假鳃。鳃耙细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为特征

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快,而且大黄鱼对音响的威吓非常敏感,同时亦具有发出强烈声音的能力。尤其是在生殖季节,雄鱼会发出“咯咯”、“呜呜”的鸣声,雌鱼会发出“哼哼”的鸣声,终日不断。在鱼群密集时,发出的声音犹如水的沸腾声和松涛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是少见的。

生境特征

大黄鱼为暖湿性近岸洄游性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中下层,喜浊流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和小潮时下沉。大黄鱼具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渔汛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在4~6月,渔场集中在苏浙、闽各处近海的产卵区,进入长江口及毗邻海区的大黄鱼,主要系在大载洋和岱衢洋产卵和索铒的鱼群,产卵亲鱼在附近30~40米海区索饼,10月逐渐转向外海较深水域越冬。秋汛则在9~10月间的浙江北部海区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黄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部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犬齿,内列齿细小呈绒毛状,前端中央无齿,下颌内列齿较大,在下颌前端中央突起上外列齿聚成一小撮齿;吻缘孔5个,内、外侧缘孔沿吻缘叶侧裂,吻缘叶完整不被分割;吻上孔3个呈弧形排列。颏孔4个,呈四方排列在颐缝合周围。鼻孔2个,长圆形后鼻孔较圆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缘伸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前鳃盖后缘具锯齿缘,鳃盖具2扁棘;具拟鳃;鳃耙细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为特征

小黄鱼为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一般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其具有垂直移动现象,会进入河口区。小黄鱼厌强光,喜混浊水流。其喜在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常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鳔能发声,在生殖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但不如大黄鱼明显;在鱼群密集时的声音则如水沸声或松涛声;生殖季节在初夏,会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域,秋冬则游入较深海域。冬季在东海水深一般不超过100米。

生境特征

小黄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沿海。在中国分布于渤海、东海及黄海南部,冬季在东海分布范围,南界约在北纬26°,东界约在东经126°30′。

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浙江海洋预报

12月25日20:00-12月26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大黄鱼与小黄鱼区别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大黄鱼与小黄鱼区别何在?

今天夜里,全省大部海域都有0.8-1.8m左右的轻到中浪,到明天下午,浙北海域有1.2-1.8m的轻到中浪,浙中海域将增大到1.4-2.2m的中浪,浙南海域将出现1.6-2.5m的中到大浪。

全省海域风浪较大,中小型船只出海请注意安全。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五个滨海旅游区的浪高也都增大到了1.5m上下,整体海况较差,不太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发布浙江海域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微信号 : zjhy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