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解读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研判未来走向,智研咨询精心编撰并推出了《2024-2030年中国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是对中国硅碳负极材料市场的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更是智研咨询多年来持续追踪、实地踏访、深入研究与精准分析的结晶。它旨在帮助行业精英和投资者们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洞察行业趋势,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主要研究中国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内容涉及硅碳负极材料产量、销售量、单价、市场规模等细分数据。

《报告》从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政策、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分析了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对业界厂商掌握产业动态与未来创新趋势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锂电池负极材料由碳系或非碳系材料等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辊压而成,在锂电池中起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

硅基负极的原材料主要由硅材料和石墨构成。硅在常温下与锂合金化,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目前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十倍以上。硅碳负极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合适等优点,是较具潜力的下一代负极材料之一。

从产业背景层面:产业链降本影响硅碳负极在23年推广,24年“降本&增效”并重。2023年产业链的重心全部集中于降低材料成本,而硅基负极作为增效(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在降本的大环境下推广受阻。经过2023年产业链端大规模降本,以国内方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例,从年初的0.83元/Wh降至23年11月底0.43元/Wh,价格降幅达48%。材料厂单位盈利持续收窄,目前继续大幅降本的空间有限。

在此基础上,电芯将重新将更多的重心从“降本”逐步转移至“增效”上,现有材料体系的电芯技术已发展到了瓶颈阶段,只有在下一代更高性能电芯上占据性能/成本优势,才能夯实电池龙头的产业地位。以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芯为代表的下一代电芯技术标配硅碳负极,助力电芯在能量密度层面实现质的跨越(从目前材料体系的能量密度约300Wh/Kg提升至500Wh/Kg)。

2019年,小米率先在行业内将硅基负极材料应用在智能手机上;2020年,特斯拉4680电池发布;2023年,荣耀Magic5 Pro首次在手机行业中商用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特斯拉4680电池进入量产阶段,标志着硅碳负极发展进入新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产量11280吨,需求量达到110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石墨、锂盐、二氧化硅以及其他材料。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产品下游企业均为锂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储能、3C电子等领域。

硅碳负极的产业化需要成熟的配套产业链助力,由于硅碳负极与石墨负极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仍有一定差异,需要使用预锂化技术提升首次效率,所使用的负极粘结剂,导电剂,电解液等配套产品也有一定调整。过去硅碳负极配套产业链尚未成熟,也是硅碳负极需求难以放量的重要原因。受益于技术进步,近年来硅碳负极配套使用的粘结剂及电解液技术进一步成熟,已开始具备产业化条件。例如深圳研一推出的S-ONE系列粘结剂通过调控高分子结构,合成出主体具有超高分子量直链,端基具有适当支化和锚定基的负极粘结剂,可以有效抑制硅材料膨胀。此外,预锂化,粘结剂,电解液等材料的技术成熟有望进一步解决方形电池中硅碳负极的膨胀问题,有望进一步提升硅碳负极在方形及软包电池中的渗透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硅基负极布局企业主要分为以下4类:(1)以贝特瑞和杉杉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锂电负极企业;(2)以天目先导为代表的硅基负极初创企业;(3)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电池企业(自产硅基负极材料);(4)以硅宝科技、胜华新材为代表的化工企业。

产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硅基负极规划产能超20万吨/年,包括杉杉股份、璞泰来等石墨头部负极企业。深圳索理德已在江苏启动建设硅碳万吨产线,并于年内投产;硅宝科技于2021年投资5.6亿元,新建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已经完成全部基建工作,计划将于2024年投产;贝特瑞深圳市光明区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已基本完工,设备陆续进场,该硅基负极项目为公司2022年规划,总投资50亿元,生产基地建设从接洽到开工,仅用时三个半月,一期1.5万吨产能会在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研咨询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硅碳负极材料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各地政府、产业链关联企业、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说明: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3年12月(报告中非上市企业受企业信批影响,相关财务指标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报告预测区间为2024-2030年。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

智研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