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中学生听书
ID丨tingshu2018
谈起陪孩子写作业,当家长的应该都很有共鸣:
“真是一场噩梦,前一秒母慈子孝,后一秒鸡飞狗跳。” “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就是没心思在作业本上。” “写字磨磨蹭蹭的,真是恨不得替他写。” ……
而德艺双馨、备受崇拜的巨星刘德华也不例外。
在一次采访中,刘德华透漏自己也有烦恼。
在陪女儿刘向蕙上网课期间,有时候会情绪失控:
“有没有搞错啊?都这样了你还不懂?”
尽管刘德华是一个“宠女狂魔”,但面对孩子读书写作业这件事,他也难以保持淡定。
看完他的采访,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真实,天王也崩溃!”
辅导作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场拉锯战,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容易迷失自我,过度关注、唠叨和责骂,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引发亲子关系的紧张。
家长要明白:唯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运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在教育的路上,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01.
“毁掉”一个孩子的内驱力
从陪他写作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现实中,许多家长辅导作业时,都会对正确答案过度关注,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湖北省英山县,一位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情绪失控,动手打了孩子。
原因是孩子作业错误太多,并且没有掌握解题方法。
家长的冲动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扬言“不想活了”,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
随后家长找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找到,考虑到自己家附近有一条河,家长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全,于是报警求助。
通过查询监控以及大家的搜寻,终于在附近的滨河公园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孩子。
孩子情绪激动,民警随后对其进行了安抚教育,并批评了其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上课都在干什么!” “这字写得歪歪扭扭,擦掉重写!”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脆弱、自尊心强,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切勿使用言语刺激或体罚等极端方式。
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家长的良苦用心毋庸置疑,但当我们急于想要答案时,也就剥夺了孩子探索未知的乐趣。
“保姆式”的辅导,看似尽心尽力,实则在无形中磨灭了孩子的内驱力。
过度参与和高压力的陪伴方式,只会导致孩子崩溃大哭,家长无计可施。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而写作业时,家长长期无效陪伴,孩子会形成依赖心理,失去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他们不再将学习视为自己的事情,而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待。
我曾采访过一位小学生,他无奈地告诉我:
“我本来挺喜欢学习的,可每次妈妈陪我写作业,都不停地唠叨,我心里特别烦,现在一想到写作业就头疼。”
这便是孩子内驱力被压抑的真实写照。
就像温水煮青蛙的实验一样,错误的陪伴方式,会一点点消磨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起初孩子可能只是稍有抵触,慢慢地就会丧失对学习的热爱。
家长应改变陪写作业的方式,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信任。
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学习的乐趣,重拾内驱力,如此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02.
学习不用催的孩子
原来是这样“管”出来的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约 65% 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期间感到极度焦虑,其中近 70% 的家长每天都会多次催促孩子。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放弃自己的时间、兴趣等,这种现象存在背后,是家庭教育的失衡。
2023年江西省的理科状元杨一鸣,因在理综和数学两个科目上获得了满分,高考表现出色被大家所熟知。
他的父母爱看书,经常待在图书馆,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杨一鸣也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从小便博览群书。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杨一鸣也会有一定压力,但他的父母不会过分焦虑与急切,更不会过度施压,而是与他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他攻克难题。
在学习之余,杨一鸣对绘画比较感兴趣,父母没有因为影响学习而扼杀这份热爱,而是为他提供绘画工具,支持他的兴趣爱好。
杨一鸣在父母的支持和引导下收获了自信与专注,让他在遇到困难时也能从容不迫。
孩子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专注力也相对有限,学习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家长应做好引导者,但切记不要成为监工。
要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管理的潜力,给予他们信任与空间,让写作业不再成为家庭的“战场”,而是孩子自我成长与进步的“练兵场”。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习不用催,主动积极且自律的孩子,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定律:孩子的行为会受到家长的心理暗示作用。
当家长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孩子会感受到这种信任和期待,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相反,如果家长总是以挑剔、批评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尤其当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家长总是以质疑、责骂的方式对待他们,那么孩子会受到极大的挫伤,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
泰戈尔曾说:
“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家长的教育方式应如那温柔的水,而非强硬的槌。
要学着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让刻板的要求束缚了孩子思维的翅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花在春天盛开,有的花在冬天绽放,不必焦虑,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花期。
03.
教育好孩子
父母请学会“三要三不要”
陪孩子写作业,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为孩子保驾护航,用不好可能成为孩子前行的羁绊。
而作为家长,要用好这把双刃剑,学会“三要三不要”,做好孩子身边的“盟军”。
既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允许犯错,又要在关键时刻适时伸出援手,给予精准的帮扶。
1、要鼓励教育:为孩子的内心注入“能量剂”
鼓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哪怕一点小进步,也要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和肯定。
孩子对学习灰心丧气时,家长可以坚定地告诉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通过这样的激励支持,为孩子的内心不断注入能量,让孩子更加自信地去探索和尝试。
2、要善于观察,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导航仪”
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坐姿,发现孩子弯腰驼背或者眼睛离作业本太近,要及时提醒;
还要观察孩子的情绪,若孩子眉头紧皱,对学习毫无规划,可以在作业完成后和孩子商讨:“以后先复习新知识,再按照难易程度来写作业,会不会更高效?”
通过适时的引导,帮助孩子矫正错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
3、要有效陪伴,编织孩子身边的“安心网”
陪伴孩子写作业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家长不要像监工一样紧紧盯着,而是在旁边默默陪伴,为孩子树立专注学习的榜样。
比如,家长可以坐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或是专注地做一些手工。
当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再帮孩子一起查漏补缺,解决问题。
4、不要在旁边玩手机或看电视:竖起孩子专注的“防火墙”
电子产品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孩子可能会想“为什么我要辛苦写作业,爸爸妈妈却可以开心地玩手机、看电视?”
这种不平衡感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时间,将手机和电视放在一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尊重孩子发展的“独特性”
家长若是经常把孩子与他人比较,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够好,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比如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你怎么就不行?”
这种话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可能对被比较的对象产生嫉妒和怨恨。
家长要学会欣赏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陪伴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6、不要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避免给孩子造成“大压力”
学校布置的作业,已经足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
在孩子已经疲惫不堪时,家长还额外布置作业,孩子可能产生厌学心理。
只有在孩子学有余力时,家长可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活动。
如一起观看科普纪录片、进行小型的家庭知识竞赛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知识视野,而不是被额外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教育,是在陪伴中见证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在欢笑与泪水中与他们共同成长。
俗话说:“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
家长的角色不是去塑造一个千篇一律的 “小大人”,而是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
当孩子面临挑战时,馈以支持而非呵斥;
当孩子步入歧途时,施予修正而非苛责;
当孩子彷徨无措时,呈递安心而非漠视。
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愿每位家长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点亮“在看”,与大家共勉。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往期推荐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