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生意,很多人的想法都是错的。
前几天有个读者留言,他的一个朋友创业失败,关门歇业了。得出结论,还是上班好,没啥风险。
其实这不是做生意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一提到做生意,很多人脑袋里就冒出几个关键词:创业、高风险、大投入,以为这是少数人才能玩的游戏。
说句实话,这种想法直接把自己“锁死”在牛马的打工位上了,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实我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做个人事业,一定要搞轻创业,搞流量、做项目。这种生意没啥风险,花的主要就是你的时间。
千万不要做重资产、搞实体店,普通人没这个试错成本,风险太高了。
今天的生意不是拼学历,也不是比资本,而是看你有没有正确的认知,执行力和脑子够不够灵活。
为什么这么说呢?
逻辑很简单:你赚多少钱,取决于你能解决多少问题,影响多少人。而生意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放大你的价值边界。
在职场,你的每小时都明码标价,出售自己的时间,天花板清清楚楚。
但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哪怕只用一小时搭建一个简单的小生意系统,它可能会帮你源源不断赚钱。
简单来说,做生意是一种复利型努力——用对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就能一直受益。
明白这个道理,翻身就不远了。
然而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搞不清楚这件事。
以前,只要进了一家像样的公司,有一份稳定工资,生活基本就有保障了。但现在,职场的规则完全变了。过去的那种稳步上行、升职加薪的叙事,已经不存在了。
你再怎么拼命加班、努力表现,也可能突然被经济波动、行业萎缩、裁员潮击中。公司可不在乎你是不是老员工,也不会因为你房贷压身、孩子要奶粉钱,就主动给你涨工资或升职。
更可怕的是,长时间跟同一类型的同事打交道,处理差不多性质的工作,你的朋友圈子和思维方式都会慢慢被“定型”。
到头来,你的眼界被牢牢锁死,习惯性地只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根本看不到更远的可能性。
第一步,找问题,瞄准自己的机会。
生意的起点,永远是问题。如果你想做生意,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有什么资源和能力?(你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2. 这些能力能解决什么问题?(找到痛点)
3. 谁会需要这些解决方案?(你的客户是谁)
比如,有人擅长做Excel表,就可以帮小公司做数据报表;有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能帮人做文案策划。
但记住,别把顺序搞反了。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着跟风,看到什么火就想做什么,结果发现自己没那个能力,又觉得学新东西太难,最后直接放弃。
正确的姿势是,从你已有的经验和技能出发,服务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而且,普通人的生意目标不是吃大市场,而是找到自己的小领域,赚精准客户的钱。
我见到一些账号流量很大的人,但他们现在赚钱很费劲了,泛流量不值钱,精准流量才值钱。
转化一个高客单价客户,收入抵得上十个商单。
第二步,设计产品,越简单越好。
刚开始做生意,别想着“完美”。完美这俩字,最会耽误事。
你只需要从最简单的方案开始,比如一套服务流程,或者一个概念性产品。比如,现在火爆的“知识库”产品,很多卖到几千块的内容,其实还在搭建阶段,但大家冲着概念就愿意掏钱。
比如,你擅长写作,可以组建一个读写群;会摄影,可以做个摄影咨询服务;甚至你在某个小领域很有经验,可以推出陪跑服务,手把手帮客户解决问题。
总之,产品不需要复杂,市场会帮你打磨。
第三步,获客运营,用杠杆撬动更多收入。
有了产品,接下来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价值。这个时代,社交媒体是每个人都能用的“杠杆”。
你可以通过写文章、发视频在大平台吸引用户,再把他们引流到你的私域,比如微信或社群。对高意向客户,可以一对一沟通促成交易;而那些暂时没买意愿的客户,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内容慢慢培养信任感。
本质上,能解决一个人问题的方案,就能解决一百个人的问题。用好社交媒体这个放大器,你的小生意就会持续增长。
在过去,很多人不太会做内容,所以流量做不起来。但是现在有了AI,做内容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
还不去尝试,简直就是对不起这个时代。
扫码加微信,领取写作变现手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