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智控股”)近期递交港交所招股书,独家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尽管过去几年公司顺利完成了8轮融资,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者的关注,现如今的汇智控股却陷入了深重的困境,面临营收下滑和高负债的双重压力。
三大主营业务下滑
报告期内,汇智控股的三大主营业务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营销智能业务曾是公司收入的支柱,2021至2023年期间,收入分别为8.21亿元、8.03亿元和7.53亿元,但这一业务的占比逐年下降,从2021年的78.7%降至2023年的51.5%。而在2024年上半年,营销智能业务收入仅录得3.23亿元,同比下降了0.2%。
与此同时,原本表现较好的营运智能业务也未能延续增长态势。该业务的收入从2021年的7827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5.95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40.7%,一度被视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然而,2024年上半年,营运智能业务的收入骤降至2.3亿元,同比下滑9.4%,这一变化令公司对未来的营收增长前景感到更加不安。
此外,汇智控股的AI解决方案业务持续下滑,收入在报告期内徘徊在1.44亿元至1.15亿元之间,占比也从13.8%下降至7.8%。在2024年上半年,AI业务的收入锐减至1243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9%。这一业务的颓势不仅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还因为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未能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客户需求的萎缩。
三大主营业务的同步下滑导致汇智控股整体营收大幅缩水,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仅为5.65亿元,同比下降4.7%,这与此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给公司的发展前景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高负债与资金压力:估值暴跌带来沉重负担
汇智控股的资产负债表上也存在明显的红灯信号。
截至各期末,公司负债总额仍然保持处在较高水平,分别达到115.14亿元、94.23亿元、88.78亿元和89.48亿元,而资产负债率更是一路飙升至368%,远超行业安全线。这意味着,每一元资产背后,公司需要背负近3.68元的债务,偿债压力巨大。尤其是在公司整体营收下滑的情况下,过高的负债率无疑加剧了资金流动的紧张。
深入分析汇智控股的负债结构,其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认股权证和可转换票据等构成了流动负债净额的主要部分,截至2024年6月末,这部分债务已达到79.43亿元。
自2020年以来,汇智控股的估值从最高的29亿美元跌至目前的15亿美元,几乎“腰斩”。这背后不仅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更有公司内部经营问题的积累。曾几何时,汇智控股凭借在数据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青睐。然而,短短三年多时间,公司业绩出现急转直下的局面,致使市场对其未来的预期急剧下降,资本市场对其的热情也大幅降温。
业务调整与自救之路:优化布局与成本控制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压力,汇智控股并非没有应对措施。为了摆脱困境,公司亟需对业务布局进行优化,重点聚焦核心优势领域。首先,在营销智能业务中,公司可以进一步挖掘细分领域的潜力,利用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成熟的算法,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营销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的粘性与付费意愿。此外,在营运智能业务方面,汇智控股应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智能门店运营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产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帮助客户解决运营中的实际痛点,从而促进业务的复苏。
成本控制是当前汇智控股最迫切的任务。首先,公司需要在内部管理上进行精简,削减冗余的业务和管理层级,避免过度官僚化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同时,加强预算管控,制定精细化的预算计划,严格控制研发、行政、销售等各项费用,并实行严格的审批流程,杜绝资金滥用。此外,汇智控股还应优化采购流程,利用自身规模优势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原材料和服务采购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汇智控股需要通过优化业务布局、加强成本控制和创新驱动,逐步化解眼前的危机,恢复公司的发展动力。如果能够稳住核心业务,控制成本,汇智控股仍然具备重回增长轨道的潜力,但这条自救之路并不容易,依旧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