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还会渴望母爱吗?
如果没有被母亲好好爱过,我们该如何弥补心中“缺失”?
日本高分治愈电影《滚烫的爱》或许能够给你答案。
女主双叶独自抚养着正在念高中的女儿安澄,母女两过着平凡却还算怡然的生活。
然而天不遂人愿,双叶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为了女儿未来有依靠,双叶委托私家侦探,找到了安澄的父亲。
父亲的归来,逐渐揭开了关于这个家庭,最隐痛的秘密……
破碎的家庭,惶恐的女儿
一年前,双叶的丈夫幸野和情人私奔了。
这次,双叶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以前从不干家务活的丈夫,竟然穿着粉红色的围裙,试图做饭。
“你能做好吗?”
双叶一边吐槽,一边了解丈夫的近况。
原来,私奔后没多久,情人就留下两人的女儿「由亚子」,独自离开了。
从那以后,幸野便独自照顾起这个正在上小学的二女儿。
感受到背叛的双叶心如刀绞,恨不得将丈夫碎尸万段。
但一想到家中等待着的女儿,她只好收起了情绪,讲述自己找来的目的:
“我只能活几个月了。”
她希望丈夫能够帮忙把荒废的浴场重新开起来,这样等自己离开后,女儿才能有办法养活自己。
生死面前,再多的怨恨也只能被搁置。
在她的要求下,丈夫带着二女儿回到了家中,四个人重新开了浴场,一起生活。
然而,生活的难题并未就此停歇。
随着剧情地展开,我们惊讶地发现:
原来大女儿安澄,竟然也不是双叶的亲生女儿,而是丈夫幸野和前妻生的女儿。
生下安澄时,前妻只有19岁,因为无力养活女儿,她便将女儿留给丈夫照顾,自己出去打工。
或许是出于寂寞,或是同为女性的怜悯,双叶对这个女儿视如己出。
看似温馨的组合家庭,实际上,无法与母亲深度感情链接的后果,在两个女儿身上显露出来。
大女儿安澄,因为早期的情感验证得不到回应,婴儿期所产生的分离恐慌极大地挫败了她的自恋,逐渐养成自卑、懦弱的个性。
再加上没有父亲在身边成为她的依赖和靠山;
让她能将人性里男性化的一部分做整合,成为内化的勇气,她的自我是无力的。
正是因为这样,面对同学的欺凌,安澄不敢反抗。
三个女生将颜料随意涂抹在她身上,被老师发现,安澄哭着说:
“是我自己画上去的。”
体育课后,那些女生又将安澄的校服藏起来,安澄依然懦弱地承认:
“是我自己不小心弄丢了。”
她不想去上学,又不敢说出事情,在拧巴的自我厌弃中独自承受着痛苦。
另一边,二女儿由亚子同样被生母抛弃,只能寄人篱下在双叶家中。
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家庭,也无法对双叶建立信任。
每天,她都冷着脸,小心翼翼说话,做事:
不敢多吃饭,怕被人说是累赘;
拼了命地干活,证明自己的价值。
被抛弃的恐惧时刻萦绕着她。
家里的氛围既紧张又压抑。
原本以为,这些敏感细腻的情绪,不会被身为大人的双叶理解。
不曾想,双叶竟然也是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女儿。
母爱缺失的人,一生都在寻求归属
双叶是个孤儿,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
得知自己还剩几个月的时间,她最大的梦想,是和从前抛弃过自己的母亲相认,并和解。
然而,当侦探找到她的母亲,并带为提出“相认”的需求时。
母亲却残忍地拒绝了:
“我和那个人没有关系。”
双叶透过别墅的栏杆,凝视着母亲。
发现母亲竟然和如今生活在一起的“女儿”快乐地逗弄着孙子。
她从心底里呐喊着:
“妈妈。”
却发现自己永远得不到母亲的回应。
于是,她愤怒地拿起门口的雕塑,砸烂了母亲别墅的窗户。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双叶早就经历了风风雨雨。
她独立、坚韧、强悍,能够包容所有遇到的人。
可她在面对“得不到的母爱”时,依然心存期待,依然饱含愤怒。
我们总以为,“失去母爱”的痛苦,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得不再重要。
可每当我们遇到一些细碎的小事,又会突然发现,失去母爱的刺痛感,仍旧存在。
我想起前段时间,参加线下团体疗愈活动。
一位40多岁的姐姐在同学面前哭成了泪人。
面对扮演她「母亲」的同学,她悲伤地说:
“我好像从来没有被你爱过。”
生日那天,毫无意外,母亲没有给她任何祝福:
“但每次弟弟生日,妈妈都会准时给弟弟发红包。”
对待她和弟弟,母亲总是两套标准。
小时候,弟弟成绩差,她学习还不错。
母亲会说:
“男孩都是越读越聪明,女孩越读越笨。”
为了证明自己,她拼了命地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而弟弟却中专都没毕业。
母亲又说:
“都是你偷走了你弟弟的运气,你这个克星。”
她说:
“我早就知道母亲不爱我,可是我却没有办法不讨好她。”
平日里,母亲的生活费、医疗费、保险费,全部都是她在出。
母亲没有一句感谢。
偶尔做了她喜欢的饭菜,她也会感动好久。
如今的她,早就有了幸福的家庭,丈夫和儿子都对她很好。
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因为“不被母亲爱”而痛苦。
可脸上的泪水却告诉她,她依旧渴望着母亲的爱。
她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这辈子都无法逃离她的阴影了吗?”
为什么我们会对“母爱”如此耿耿于怀?
这是因为,在婴儿初期,母亲与孩子的链接有一种特质。
这种特质被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称之为 “ 原始母爱贯注 ” 。
意思是说,如果孩子能够被母亲全神贯注地照料,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和孩子产生一种类似“心电感应”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给予孩子一种“我存在”的真实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他(她)发现自己和母亲不是一体的,但母亲却能够“注视”着自己,守护着自己、陪伴着自己;
那种婴儿时期的自恋被挫败后的空虚感,会得到极大的消解。
如果没有这份注视,孩子就会固着在这一步,终其一生都会需要母亲的“看见”。
这种渴求,从最初的原生家庭关系中,被延伸到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里。
我们需要被爱人“注视”、需要被孩子“注视”。
但无论我们如何向身边的抓取,最初的那份“注视”,仍旧是匮乏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双叶的做法,或许能让我们有所启发。
在一切关系中灌注“爱”,重新养育自己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双叶很能理解两个“女儿”的处境。
为了帮助女儿走出分离创伤,她将自己“滚烫的爱”灌注在两个孩子身上。
她坚决地要求安澄勇敢反抗欺辱,为自己承担责任。
安澄痛苦地说:“我没有你这么坚韧。”
她却鼓励安澄:“你和我没什么不一样。”
在母亲坚定地注视下,安澄最终鼓起勇气,在课堂上脱掉外衣,穿着内衣控诉:
“请把我的校服还给我。”
在这里,安澄的行为是一种“自我赋权”:
通过这看似极端的举动,她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和力量,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受害者,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引起关注和改变现状的人。
最终,她依靠着“母亲双叶”带给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尊重。
另一边,二女儿由亚子生日,她跑回生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等待着生母到来。
可是直到夜深人静,生母还是没有来。
她甚至因为害怕错过母亲,坚守坐在房门前,不小心尿了裤子。
双叶和安澄赶到时,丝毫没有嫌弃,心疼地将由亚子抱在怀里,用温柔又略带责怪的声音打趣:
“你呀,要好好工作,以后可不能再逃跑了。”
这句话暗示着双叶的接纳,告诉由亚子:“你再也不用担心会被赶走了。”
双叶通过养育两个并非亲生的女儿,同样重建和疗愈了自己。
她通过给予安澄勇气、给予由亚子接纳,间接为自己注入了那些缺失的母爱。
那些投射在外界的温暖,同样会被灌注进自己的内在。
如果你也在承受着“母爱缺失”的遗憾,不妨也试着重新养育自己。
养育的第一步,是从接纳自己开始。
很多经历过母爱缺失的人,心中常常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空虚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接纳自己,就意味着接纳自己的脆弱、不完美和曾经的伤痛。
一开始,我们或许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
那不妨先从和别人的相处中获得感知,尤其是在面对自己亲近的人身上。
尝试先去接纳对方的缺陷,允许彼此有不完美的存在,从身边人的改变里,获得疗愈,达成自我修复。
其次,学会成为自己的情感支持者,为自己提供稳定、温暖的情感关怀。
承认自己的脆弱和渴望,然后带着同样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去爱;
爱生活、爱亲人、爱伴侣、爱自己。
而这份流动的爱,必然会通过关系的体验,流回到我们自身。
而当这份爱被回应一点点,我们缺失的自我就能完整一点点。
最后,给予自己时间,接受疗愈的过程。
母爱缺失带来的创伤,往往是长期积累的,治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养育自己意味着你要有耐心,接受治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你可能会经历情感的波动,有时会感到沮丧或无助,这些都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始终不放弃对自己的关怀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或补偿,而是从内心找到了力量。
最终我们会发现,爱自己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而是治愈一切创伤的起点。
*本文由珂文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畅心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