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社保姓“保”不姓“包”,这句名言基本上让劳动者知道,社保养老金,对于大多数退休人来说,是兜底的。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也只有很少的劳动者才有。那么最终,养老问题,还是需要劳动者自己来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先生总结过:养老的三个层次:

一、第1个层面是“老有所养”的最基本的生存和保障问题。不论营养搭配如何,保证能吃的上饭;不论居住环境如何,能住的上房;不论医疗水平和等待时间,能得到基本医疗。

二、第2个层面是保障一定质量的的养老满足问题,也就是满足第一个层面的生存之后,还能得到适当的医疗支持和养老辅助,让自己生活的同在职时差不多。

三、第3个层面是有质量的养老享受问题,也就是在第二个层次满足之后,在时间还能保障充裕、健康随时被保障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以及中高端养老院养老,让晚年变成人生中最舒适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这三个层面中,第1个层面和第2个层面,不是那些中高收入者现在和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即使是一个思考的问题,那也是只思考如何优化,如何更大的发挥价值。他们更注重考虑是第3个层面的养老质量问题。不过我们冷静分析,这个层次的事宜应该是市场去考虑,从国家层面更需要考虑的是前两个层次问题,这是国家的义务和导向管理责任。

此时审视现在全国推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本义应该是解决第一个和第二个层面的养老难题,但是却出现了两个鸡肋式的问题,让个人养老金制度未来推广出现了一定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养老金制度配套的扶持优惠措施,也就是个税的税优抵扣,反而更有利于中高收入人群。他们本来就有闲余资金可以长期用于养老资金的储备,他们现在还能享受税优政策,可以让自己退税更多。但是对于基本劳动者来说,现在的扶持优惠政策,反而一点用都没有,而且取出的限制措施和对应的金融产品更是不友好。

二、现行的针对规定,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劳动者一直在法定退休前,存入的个人养老金是不能取出的。但是我们知道,越是中低收入劳动者,越是流动性紧张。出个大事,例如买房、买车、看病,可能都需要将所有积累的资金都用上。

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更旺盛,如果在他们急需用钱时,看着账户中的钱而拿不出来,他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现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死亡、出国等,在此次颁布时又加了一个重大疾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但是又特别注明细则未出。这是不是让普通民众更加觉得如鲠在喉了?

三、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规定对应劳动者可以购买的五类产品,其实同比市场中商业化的其他类产品,都会发现条件更差,收益更差。在2023年统计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收益率就比同市场的产品要低,亏损面更大,而且亏的更多(见德先生之前的相关文章,有着详尽的对照数据)。

而保本保收益的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利率就比同期市场化的存款率比较低。同样最值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的保险产品,对于同期市场化的其他保险产品,也没有太多优势,但是也已经是最优选择了。

在这3个鸡肋式问题的影响下,最终形成的情况是:各个银行各个机构目前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开户。但是开户仅仅是开设了个人养老金专用的社保账户和银行专用账户。开户之后是否需要存钱,存钱之后能买到好金融产品,才是未来推广的关键。而享受个税抵扣仅仅是少数中高收入者考虑的问题。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开户可以开,但是是否存钱就要对照自己的收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