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再也不会担任比美国总统更高的职位,也不会签订比美国总统更神圣的契约。但是,作为一个公民,我是最自豪的。”克林顿离任美国总统时,曾留下这样的临别感言。他计划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进行各种行业尝试,参与公共服务。23年后,他出版回忆录《公民:我离开白宫后的生活》(Citizen:My Life After the White House),再次用“公民”一词来回忆总结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在书中谈论自己离开白宫的感受、撰写的小说、家庭的矛盾,也公开为白宫性丑闻和卷入爱泼斯坦丑闻道歉。克诺夫出版社称这本书“非常坦率,内容丰富翔实”“对克林顿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见解”。《卫报》等媒体认为书中有太多侃侃而谈和吹嘘,但依旧显现了克林顿的聪明、迷人、有说服力和特立独行。对于克林顿来说,这本回忆录更像是一场新的演讲,让他能全面阐述自己的理念:“我仍在思考和梦想着人们如何能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仍想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梦想。我坐不住,也回不去。因此,就像许多人每天所做的那样,我的目标是抓住努力的机会。这是真正的美国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人时刻”

克林顿在书中回忆了卸任后的第一天:离开白宫后,独自走进一家餐厅,点了一份普通的汉堡套餐,“突然意识到,身边没有特勤局的队伍,没有蜂拥的记者,我终于只是一个普通人”。“有几个星期,每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我都会感到失落,因为没有人放一首歌来纪念我的到来。”他坦言卸下权力后,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从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到一名普通公民,这种转变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对身份的重新定义让他一度迷茫,但他很快找到了新的方向,即成立克林顿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全球健康水平、强化经济、改善儿童健康和保护环境。“我的使命很明确:在美国和全世界实现新世纪的利益最大化和负担最小化,我对这种可能性感到兴奋。”

最初的尝试源于2001年印度的一场地震,地震造成约2万人死亡,诸多建筑被损毁。克林顿加入灾后救援行动,帮助建立美国印度基金会(American India Foundation),重建了房屋、学校和医院,并制定了青年就业培训计划以帮助灾后民众生活重回正轨。之后,克林顿又先后参与南亚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海地大地震等灾后重建行动:在卢旺达村庄,他与女儿一同搭设水源过滤装置,使“无数穷人”受益;帮助布什-克林顿卡特里娜基金筹集了1.3亿美元;在波多黎各飓风过后,和林-曼纽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表演《汉密尔顿》,给人们带去“最大的乐趣”;和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一同探望家园被毁的咖啡种植者……“如果可以,我会出现(在任何需要我的地方)。”克林顿写道。

有趣的是,他坦言自己满世界演讲、参加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赚钱,以支付相关法律诉讼费用,但最终演讲费用被投入基金会,他也越来越投入公益活动中,接连创立CCI(克林顿气候倡议)、CDI(克林顿发展倡议)、CGI(克林顿全球倡议)、CHAI(克林顿健康倡议)等组织。如今,这些组织已成为公益事业的中流砥柱。克林顿基金会帮助纽约帝国大厦进行节能改造、升级洛杉矶路灯,并为重建美国基础设施提供资金。CHAI与制药公司和约125个国家合作,研究艾滋病相关课题,成功将治疗药物的价格降低,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些成就让克林顿自豪:“这是我引以为傲的,因为我认为当人们做一些能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行动时,他们是快乐的。”

▲2010年海地地震发生后,克林顿赶赴太子港,与一名参与救援的医生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海地地震发生后,克林顿赶赴太子港,与一名参与救援的医生交谈。

除了回顾自己的退休高光时刻,克林顿也在回忆录中袒露一些私密故事。他回应了与亿万富翁爱泼斯坦交往的传闻,承认自己坐过臭名昭著的私人飞机“洛丽塔快车”(Lolita Express)。但他指出,爱泼斯坦之所以提供飞机支持,是出于对其基金会的赞助意愿,两人在机上主要讨论了经济和政治话题,并且坚决否认曾前往爱泼斯坦的私人岛屿(或参与未成年人剥削行为)。“乘坐爱泼斯坦的飞机是一个错误,我为此深感后悔。我一直觉得爱泼斯坦行为古怪,但对他所犯下的罪行一无所知。到2005年他首次被捕时,我已经与他断绝了联系。”

他还讲述了因与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Monica Lewinsky)的丑闻而被弹劾的经历,以及坦诚承认自己从未直接向她道过歉。他回忆了2018年接受NBC《今日秀》采访时的情景,当时他被主持人意外提问“如何看待莱温斯基谈论性骚扰问题”,以及“为何从未直接向她道歉”,直言当时“措手不及”,并为自己辩护“虽然当时表现不好,但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道歉”。至于自己现在是否对过去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为此事而苦恼。莫妮卡在反对欺凌的运动中做出了很多杰出且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应有的认可。我衷心祝愿她一切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公民

克林顿曾与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合作创作两部惊悚小说,这两部小说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出版,均以白宫为背景,讲述“美国总统的冒险故事”:第一部小说中,总统匿名溜出白宫,挫败了一名网络恐怖分子的阴谋;第二部小说中,总统冒险前往利比亚,营救被绑架的女儿。“他显然对这种冒险精神情有独钟。”《卫报》指出,新出版的回忆录依旧延续着类似的精神内核,“在麦克风前,克林顿迫不及待地分享对世界的看法,尽管这些全知全能的分析大多是新自由主义的陈词滥调。”Business Post认为克林顿“未能在书中袒露灵魂,只留下一纸空文”。《电讯报》(The Telegraph)则评价《公民》一书“乏善可陈”,可以从中读到许多细节描写,“仿佛他的总统生涯就是为了成为回忆录作家而做准备”,但在这些趣味小故事之外,“揭示的问题却寥寥无几”。媒体对回忆录的评价并不高,但对于克林顿而言,最重要的也许并非获得称赞,而是对“全球公民”议题进行更多探讨,并宣扬理念——“即使不再拥有政治权力,每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行动影响世界”——就像马丁·路德·金所说的:“真正的伟大来自服务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克林顿出席为斯塔基听力基金会筹款的 “让世界听见”(So the World May Hear)颁奖晚会,并登台致辞。

他在书中表示,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美国’出现了。其中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的多样性使我们更加强大,通过在地方、州和国家中共享机会、责任和平等待遇,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共同繁荣。另一种声音则指出,应该为我们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和经济停滞(主要是在农村地区)而战。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对经济、社会秩序和文化的控制,需要夺回这种控制权。”克林顿认为,当身处两极分化的环境中时,应该与想法相同和不同的人合作,“合作几乎总能战胜冲突,而当你不得不坚持己见时,明智的做法是为和解敞开大门”。他指出,即便这种“合作”面临重重挑战,也需要坚持。“如果你能接受在不断起伏的历史中没有永恒的胜利或失败,并且永远不要忘记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故事,无论时间和环境如何,都值得被看到和听到,那么,你的公共服务生涯就会让你受益匪浅。”

“身份的意义不在于权力,而在于责任。”这是克林顿对“后总统时代”的理解,也是他贯穿全书的理念,“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你可以做出很大的改变”。在回忆录的结尾,克林顿回忆起自己在动荡的1968年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受到英国诗人丁尼生(Tennyson)名言的启发:“现在寻求更新的世界还为时不晚。”对克林顿来说如是,对所有人来说也是如此。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黑白捌捌

编辑—清微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