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分行坚持把党中央关于“大食物观”的要求融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履职实践中,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路径,倾力打造“大食物观”标杆行。2021年以来,累计审批各类涉粮贷款153亿元,投放涉粮贷款105亿元,其中投放盐碱地综合利用贷款68亿元,支持改良盐碱地3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600亩。截至今年10月末,盐碱地综合利用贷款余额突破76亿元,为服务地方粮食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政策性金融“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试验基地麦收现场

坚守“粮”心,耕好粮食安全“责任田”。东营市是“退海之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共有盐碱地341万亩,其中盐碱耕地196万亩,是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天然试验场。东营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把政策性收储资金保障作为头等大事,及时足额供应地方储备和轮换资金需求,随时响应托市预案,奋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分行“一把手”带队走访各县区开展政策性支农宣讲,针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客户开展重点营销。自2021年以来,每年粮食收购旺季期间,坚持市县两级、前中后台协同联动,开辟办贷“绿色通道”,累计投放各类收购信贷资金30亿元,支持小麦、玉米等各类粮油收储轮换,切实发挥粮食收储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创新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开展“产销融合周转贷”,累计投放贷款2.4亿元,支持东营财金投资集团、垦利农旅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实现“多样多点化”经营。积极助力地方储备企业仓储设施建设,实现仓储(物流)设施贷款审批“零”突破,不断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化“碱”为粮,打造食物保障“新源泉”。围绕农村土地这一核心生产要素,积极探索盐碱地多元化信贷支持路径。创新提出“四三二一”营销工作法,对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重点项目靶向发力。成立盐碱地综合利用金融服务小组,驻企培育策划,以周到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首创“黄河口碱地贷”“安居富民贷”,利用“盐碱地+”系列融资模式,持续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支持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聚焦“两藏”战略,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90亿元,支持辖内各县区做好盐碱地改良“文章”。投放2.5亿元支持国家级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吸引高校院所、专家团队进驻,通过科技成果为粮食生产添动力。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垦利三万亩项目区内选种的“济麦60”新品种小麦收获喜人,亩产511.88公斤。在平均盐碱度3.3‰的中度盐碱地里,小麦亩产突破千斤,成为山东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粮食总产量翻倍增长,实现从“改地适种”到“以种适地”的重大转变,使昔日的盐碱地荒滩逐步变身为稳产增产的“新粮仓”。

“贷”动产业,激活大食物观“新引擎”。近年来,随着改造的不断升级,东营的盐碱地不仅变身米粮仓,还成为饲草种植地、鱼虾蟹养殖场。东营市分行聚焦“大食物”体系建设,依托地方特色农业资源,根据盐碱地盐碱度的不同,“以种适地”发展盐碱地农业产业。创新推出“农发海洋贷”,累计投放贷款1.9亿元支持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助力海洋渔业从“捕猎型”向“农牧型”转变。先后贷款49亿元支持河口区工厂化鹿茸菇项目、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利津县高效农业示范项目、黄河口滩羊全产业链提升示范项目等,倾力打造“富硒盐碱米”“南美白对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滩羊”以及甜瓜、莲藕、鹿茸菇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由“粮”向“食”的华丽转身,拓展政策性金融支农信贷领域。(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