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前言:央企下乡种地,农民的“饭碗”能保住吗?农民将何去何从?

近日,被称为“铁道兵”的央企中铁十四局,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山东承包了1.45万亩地。

其中包括旱地约8000亩,其余为水田、沟渠等。

这些土地的性质为基本农田,据称,中铁十四局拿下这个地,是为了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上个月,中铁十四局已在8000亩旱田上播种冬小麦,明年4月份还将种植约3000亩水稻。

此前的公开政策显示,根据规划,到2030年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此外,今年6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该法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新法要求: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等。

说白了就是:宅基地也好,土地也好,都不是农民自己的,都属于集体。

对于中铁十四局转换赛道种地的动作,网上也存在很多的质疑声。

一些农民表示:“看到中铁十四局这个新闻后开始感到迷茫。”

还有人批评说:“这样的大型国企不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吗?

大型央企拿着优厚的资金和资源,把普通老百姓的活路都搞没了。

要农民去城市打工吗?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了。”

对此,官媒宣称:

央企抢滩布局高标准农田,不仅能拓展新业务,还可以发挥央企在基建方面的优势,实现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

央企入局负责种地,农民提供土地获得租金的同时进入农业公司当工人,进行农作物的一二次加工,才是出路。

这些央企来种地,是因为大规模经营能提高效率,但小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不会被随便收走。国家已经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要保护好,不会强制流转。

现在很多人担心农民的未来,但其实国家的政策是在让农民和现代农业合作,提升农业整体水平。这种“合作共赢”模式,谁也没“抢饭碗”。

砖家也声称,12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粮食安全和储备,不排除后续会有更多央企参与进来;“要相信央企的眼光,这或许是投资新风口”。

说的是很好,但仔细想想,存在以下几个可能的问题:

01、眼下中国有6亿农民,农业公司有足够的大规模去“接收”这么多无地可种的农民吗?

02、在没有农会的现实情况下,每个农民作为单独个体,如果要维权,难度是不是会很大?

03、过去搞水利,对农民强制拆迁,那么在这次搞农村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里面,会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04、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A去管B的事情,由C来去进行统筹分配,往往是外行管理内行,会不会导致生产力积极性的下降,会不会导致产权不清,以及腐败?

政策支持,意味着政府给钱给好处,央企和国企自己挣钱的能力不太行。

所以特别需要政府的这些帮助。有钱有好处,它们自然会很积极地参与进来。

中铁十四局的跨界种田,只是一个开端。在补贴政策下,未来将有更多的央企、国企涉足农业。

这样一来,国央企就越做越大,国家控制的越来越多,农业也是这样。

现在经济不好,农民离开耕种的土地,很难像以前一样找到工厂里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让农民从“靠种地过日子”,到“靠工厂和机器过日子”,通过这种转型来维持生计,或挣到跟以前一样多的钱,过上一样的日子,谈何容易?

思如哲思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V:mao3511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