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机会吗?
错失AI红利的孙正义,一直想搭好这班车。
近期,软银(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软件银行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正全力打造“下一个英伟达(Nvidia)”,计划 2026 年推出首批可出货的 AI 芯片。
具体看来,他希望通过推动 Arm 公司向 AI 芯片领域的深度转型,抢占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孙正义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以支持这一战略。
在近年投资中频频踩雷的孙正义,能带领 Arm 跻身成为下一个英伟达嘛?
错过AI,看好AI
2014 年,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创造了当年美股最大的IPO。
作为阿里巴巴当时最大的股东,软银以及孙正义,成为了最大的赢家。随着阿里股价狂飙,孙正义也赚的盆满钵满。而孙正义也一直琢磨着如何复刻阿里的这笔投资。
现实却屡屡碰壁。
故事拉近,除了Uber、共享办公空间WeWork 等接连失利,前几个月更是有指控昔日知名社交独角兽公司 IRL 的魔幻桥段,软银近年在 AI 赛道的投资表现,也一言难尽。
错失英伟达,应该是软银近年错过的最大机会。
过早的清仓了英伟达股票,令软银错失了高达1500亿美元的潜在收益,约合人民币10893亿元。(实际上,这笔投资也没有亏损,依旧盈利了33亿美元)
软银投入了约20 亿美元的通用汽车(GM)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这些年来已亏损超过百亿美元,还摊上了不少人命事故。随着近日通用汽车没有任何预兆地宣布,将退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Cruise 如今也走到了末路。
其实,当BAT 还在为云计算的商业价值打作一团时,孙正义就已经认定,AI 才是提升全人类幸福感的关键钥匙。
但面对AI 可能的机会,孙正义则失之交臂。他原本计划向OpenAI 注资,但OpenAI 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最终决定接受微软的投资。
虽然目前的OpenAI 还未实现盈利,但其无疑是当下AI 赛道最有商业潜力的AI 霸主。
一系列翻跟头之后,孙正义转向自研芯片。
孙正义为自己的芯片项目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凌晨4点的发现,他会兴奋地发信息给聊天群。他把自己的兴高采烈比作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年后解决了一个复杂的线性方程。
对孙正义来说,新的芯片项目,像他还是学生时,手里拿着的一张微处理器的照片。他经常说,这张照片让他瞥见了一个由技术推动的未来,这让他哭了。
软银芯片计划中的许多细节仍在讨论中,包括将有多少公司和投资者参与其中。
虽然台积电是首选的制造合作伙伴,但软银可能会寻求其他合作伙伴来确保产能和技术支持。
软银成功的最终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rm的知识产权。
其实,芯片行业的同行们对软银的努力也感到困惑。因为他从未在芯片制造的纳米和洁净室,这一严酷而资本密集的领域接受过考验。因为在获得影响力,让台积电为其最新芯片开发制造工艺之前,就连英伟达也差点多次破产。
自研芯片外,孙正义还找到了AI领域新的投资方向 — AI发电。
虽然目前AI能耗还不至于引起大规模的电荒,但是随着AI未来的大规模应用,缺电的情况可能会愈发严重,“AI革命”的尽头或许是“电力革命。”
软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SB Energy 已经在美国经营再生能源发电业务,帮助谷歌和其他超大规模企业的数据中心提供动力。
孙正义表示,将继续在海外物色投资标的,寻找“新一波进化的种子。”
不少人认为,AI能耗可能是伪命题,随着技术进步,算力需求将无法持续,能耗需求也将随之缩减。
软银以AI供电为突破口,能否另辟蹊径地重新崛起?
Arm,四面楚歌
软银并非全是败仗。尽管软银这几年投资一言难尽,失误频频,但始终有家底在。
Arm,是软银当下最大的资产。这个曾经差点被孙正义“贱卖”的芯片设计公司,最终却成为了挽回自己颜面的“大杀器。”
2016年,软银以约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rm Holdings,并成功获得该公司的全资控股。
2023年9月,Arm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作为2023年全球科技领域最大的IPO项目,Arm不仅让孙正义和软银得以从财务困境中解脱,更在2024年随着AI技术的热潮,股价一路飙升,软银在其中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按照愿景基金320亿美元的投资算起,Arm今日市值1385.11亿,其在WeWork以及Uber等方面的所有损失已经全部收回。
通过Arm,软银不仅翻身,并在AI的芯片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让 Arm 公司声名大噪的是与其同名的 Arm 架构,其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使它成为全球应用范围最为普及的技术架构。
Arm 架构的处理器在 AI 计算方面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能够更好地支持 AI 应用的运行。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rm 架构逐渐崭露头角,成为AI 时代的重要力量。
全球99% 手机市场,目前由Arm 技术支撑,几乎可以说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
Arm 也在对 x86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长期主导地位构成威胁。预计在 2025 年,Arm 将占据五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到 2029 年这一比例将翻倍,达到五分之二。
高通胜诉,Arm诉求被驳回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芯片行业的巨头 Arm 与高通之间,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前,Arm指控高通通过收购芯片创业公司Nuvia 获得并使用了Arm 的技术,违反了芯片技术许可协议,双方对峙法庭。
近日,这场备受瞩目的诉讼在当前阶段以高通的胜利告终,高通公司取得了与Arm Holdings 之间芯片许可争议的关键胜利。
陪审团裁定,高通根据其与Arm 达成的协议,合法获得了中央处理器的适当许可,这一裁决为高通进一步拓展笔记本电脑市场扫除了部分法律障碍。
不过这场案件的复杂性和潜在的行业影响仍然远未结束。
在部分人看来,Arm 此举的另一重意义,则是揭露了Arm 已失去创新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英伟达计划推出Arm架构CPU,布局AI PC市场
随着Arm 芯片逐渐进入PC 市场,其增长前景依然广阔。
Arm 此前曾表示,更多制造商(可能包括英伟达)将进入 Arm PC 市场。
据报道,英伟达计划在2025年9月推出基于Arm 架构的PC 处理器平台,并“在2026年3月商用”。预计该平台将依托英伟达自己的CPU 和GPU 设计,主要针对高端市场。
其实早在 2011年,微软就推出了 Windows on Arm 平台,搭载 Windows RT 操作系统以及英伟达、高通和德州仪器的处理器。
目前基于 Arm 架构的处理器在 PC 市场只有高通和苹果,苹果的 M 系列芯片仅用于 Mac 设备,因此在 Windows PC 领域内只有高通是供应商。
但苹果将英特尔处理器换成自己的 M 系列芯片表明,Arm 架构在 PC 市场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意味着新玩家的大门已经打开,并且基于 Arm 的 Windows PC 领域的竞争可能会加剧。
长期以来,PC市场一直被英特尔和AMD的x86处理器所主导,使其在进入客户端 PC 市场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X86成立联盟
x86 和 Arm 处理器都在做相同的事情,但它们内部逻辑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具有不同的内部数据寄存器配置和不同的hard-coded 指令集。
不同的是,所有 Arm 芯片都能够运行所有的 Arm 软件,无论芯片制造商是谁。而x86 技术则有时必须对软件进行调整才能在其产品中运行。
Arm 已经对 x86 造成冲击,x86 架构的主导者已经意识到危机。
面对Arm的挑战,曾亦敌亦友的两家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AMD已经展开行动,与多家公司联手成立新的 x86 “顾问小组”。目的是为了优化更符合市场需求的x86 架构,增强 x86 产品的兼容性、可预测性和一致性、简化软件开发流程。
以应对后起之秀的冲击。
RISC-V正在崛起
每次都要提一下的RISC-V,也在加入这场竞赛。
RISC-V的可定制开源设计正在多个设备上稳步获得关注,与英伟达CUDA生态不同的是,RISC-V不是一个排他的思路,RISC-V+AI走“全开放”的道路,全世界一起来建生态。
RISC-V 的发展还算不错。截至2023 年,RISC-V 在主流应用中占比约30%,在主流市场年增长率超过40%,几乎用10 年时间完成了Arm 架构30 年的历程。
RISC-V 作为真正不受限制的架构正在崛起,中国也正凭借RISC-V 架构崛起。
RISC-V的崛起,也势必将影响到 Arm 的市场份额。
不是谁都做得起,时间的朋友
整体看来,软银的投资策略和市场信誉仍需时间来恢复和验证。
孙正义能否继续带领软银和Arm走向新的高峰,仍充满悬念。如果这一步走通,那么孙正义绝对可以复刻投资阿里的神话。
但华尔街对AI 投资的疑虑正在挤出AI 概念股的水分,Arm 能否挺过这一考验仍有待验证。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确实没有任何新概念可以取代AI,成为资本以及投资新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