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临济宗杨岐派著名的得法禅师圆悟克勤,竟是因为一首小艳诗而明心见真,成就了禅宗历史上的一段旷世奇谈。
圆悟克勤自幼天赋异禀,一日能熟记千言,过目不忘,被大家称为神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妙寂寺游玩,翻阅寺院里的佛经,竟爱不释手,并从此出家为僧。出家后他参访过许多著名禅师,后来投奔到五祖法演的门下。
在法演处,克勤非常精进修法,时有所悟,并且将自己悟处写成偈子呈交给法演大师,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五祖法演的认可。
后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陈提刑,刚巧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演求法:“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说:“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而后面这两句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克勤刚巧从外面回来,听到这段公案,略有所悟而说到:“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回答说:“他只识得声音。”
“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开悟呢?”
法演知他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是所说的庭前柏树子吗!”
此时的克勤被这一喝如雷灌顶,豁然开解,跑出方丈室外。这时一只大公鸡飞上栏杆,正鼓翅引颈高啼,克勤若有所悟地笑道:“这岂不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音’嘛!”
于是将自己开悟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五祖法演见了,欣慰万分地说:“见性悟道是历代诸佛祖师们念兹在兹的大事,不是小根劣器的凡夫众生所能造诣的。
今天你能和诸佛声气相通,我真为你高兴!”五祖于是对蜀中的禅门耆旧传出消息说:“我的侍者终于参禅悟道了!”
圆悟克勤是济公师祖
永嘉大师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这话说的真是太贴切了。只需要于当下一念做到湛然不染,超越二边分别对立,安于本心,不动不摇,就可以了。
切忌往文字里去寻求知解道理,才有寻求的心生起,便落入虚妄的思维意识心了,最终只能徒劳辛苦一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