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被嘉宝莉煽情了一回。
“微爱路上,感恩有你”嘉宝莉助学基金会告别活动举办。嘉宝莉创始人仇启明表示“虽然嘉宝莉助学基金会的使命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贡献依旧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做了一件温暖自己又温暖社会的事,这个事情与金钱无关,与权力无关。无论我们以后的人生是如何走向,但这种温暖都会一直在心里面,成为金子般珍贵的回忆,是我们很好很好的一段经历。”
与此同时,北新嘉宝莉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告别文章——《走过了14年,现在让我们与她告别吧!》读完之后才发现这不是一篇告别文章,而是一篇写新生文章。
原因有三——
一是该篇文章首发是在“北新嘉宝莉”发布,关于“两个嘉宝莉”,一个是品牌名称保留“嘉宝莉”不变;二是“北新嘉宝莉”指的是披上央企战袍的旗下子公司,由“北新嘉宝莉”发布很可能预示着接过责任与使命,后续的形式或许不一样,但是公益还会继续延续。
二是结尾也提到“让我们带着希望与期待,迎接‘北新嘉宝莉公益’的新开始”,将公益继续延续下来的决心不言而喻
三是行业评估,“嘉宝莉公益”伴随着嘉宝莉的成长而成长,早已成为嘉宝莉品牌重要的使命和文化的一部分,不太可能放弃,而披上“国家队战袍”只会将责任与使命加强,未来更加可期。
谈谈《涂料经》对嘉宝莉公益的感受。作为唯一陪伴嘉宝莉村小杯的行业媒体,我们被他们感动。作为发起方,嘉宝莉公益“不只于捐”的理念,只有深入大凉山内部才能深刻体会。大凉山的闭锁不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封闭,是种族观、阶级观的根深蒂固。而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必须从教育入手,从思想破局。
然而我们在思考,在嘉宝莉走进大凉山的几年,又何尝不被藏在大山深处的梦想照亮心灵呢?这本身就是一场双向奔赴与救赎?从听见到看见,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当我们在回归于城市的灯红酒绿之中,我们会记得远方依然有贫穷、饥荒、落后、压迫,个人的价值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好的公益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是将生命不息的火种不断延续。
以上是对嘉宝莉凉山公益助学部分的感触与思考,当然这其中令人振奋的“村小杯”,像是从泥泞中绽放的花朵,那一刻,嘉宝莉文化价值中的“热爱”与孩子们对篮球、对体育、对梦想的“热爱”完美的交融在了一起,同根同源。
2004年,嘉宝莉民族团结助学工程启动,专注于困难中学生的资助工作,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学合作,设立“嘉宝莉班”,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完成中学学业的机会;
2006年,嘉宝莉志愿者项目启动。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偏远山区,将爱与希望带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身边;
2010年9月,嘉宝莉助学基金会成立,秉承企业公益理念,为推动山区教育发展继续扬帆起航;
2010年启动首届“你好 新生”助学圆梦活动。活动旨在为走出大山、圆梦大学的嘉宝莉毕业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把握好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实现心中的梦想;
2011年基金会以“走吧 微爱”为主题,将志愿者活动推向新的高度。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以行走的方式深入嘉宝莉助学点开展走访调研、助学探访、夏令营等献爱心活动,为受助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关爱与思想上的交流,助其坚定自己的信念健康成长,活动也为志愿者搭建一个参与公益、践行公益的平台;
2022年,嘉宝莉助学基金会继续聚焦山区教育领域,以贫困生助学为核心,延伸拓展系列公益项目。
赞助村小杯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为大凉山的孩子实现中断三年的篮球梦,与孩子们共同守护这份热爱。联动企业,开展“暖山行动”,以专业能力为公益创造更多可能。
目前为止,嘉宝莉在全国设立了300+个项目点,守护了9000+ 名孩子的成长,助力 4000+ 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其中诞生31名状元,10 名清北生。同时也建立了微爱工作站,与38所高校展开了合作,设立了193个嘉宝莉助学点,近千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走访了6000+户山区家庭,为他们带来关爱与温暖。
“资助不止于捐助,公益不止于助学。”以往走过的十四年,踏过的足迹,每一步都算数。十四年,感谢嘉宝莉带给我们太多感动,正如北新嘉宝莉战略品牌部总监叶斌武所说:“在助学的过程中,我们无奈地发现,我们没有办法拯救所有的人,甚至没有办法完全帮助一群人走出困境。但是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做这件事呢?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就像一束光,它代表了一种爱与善的力量,我们照亮一个地方的时候会让更多人一起照过来,有了这种光,我们就会有希望。所以基金会的注销不会让这束光消失,这束光会一直在我们的心里,并且北新嘉宝莉会把这个精神、这项事业一直传递下去。”
我们同样也郑重承诺,将继续跟随“北新嘉宝莉公益”,化形践行公益路上的耳目喉舌,支持这股微爱力量延续。
热门跟贴